中转站个案:策展“后台”作为作品展览
2019-09-10
在2019年6月开始的新的年鉴展中,本届执行策划人徐志君决定把“中转站”继续在新的媒体条件之下研究展览本身,并邀请长征空间一起来共同实验,实验重点“策展”问题。
“长征计划”作为“中转站”的特邀小组或一个“插件”,共同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工作和展示,提供一個语境来揭示艺术的生产过程。一个展览项目背后的策划过程是怎样的?在一项活动完成后,艺术工作者会整理它留下的材料和档案吗?种种问题和现场,都会在这里发生,并因为观众和其他人的参与而发生不可知的变化。
这一次“长征档案:后台”将提炼原本2018年的“长征档案:工作中的再展示”项目中工作现场的概念,在“功能”和“展示”交错叠加的美学结构基础上,建立一个可共享的“后台”。视觉上,中转站在墙面呈现,“长征计划”则使用地面和桌面空间,以过往“长征计划”项目的核心主题以关键词形式组成话语的能动网络。这个实验空间在开幕当天启动。
“长征档案”自成立以来,“长征计划”的各个策展项目和行走实践都产生出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以及物品,2018年的“长征档案:工作中的再展示”项目,就是一次集合这些“长征物”的工作现场。在为期两周的工作中,“长征计划”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将这一流水线式的档案生产过程开放展示。这种挖掘陈列的过程像一次考古行动,成果即时向观者呈现。
“长征档案”是基于“长征计划”的实践展开的一系列开放的自我梳理、展示或写作的项目。其工作对象可包括长征物、话语、影像、工作文件等实体材料,也触及长征者、组织架构、问题意识与展示形式和形态。2018年“长征档案”的首发项目“工作中的再展示”全面集结了“长征计划”自1999年发起以来保留的物,并以一个工作现场的方式和形式呈现出来。而本次“长征档案:后台”则更着重于提炼一个具备工作空间功能的展示形态,尝试想象一个“功能”和“展示”交错叠加的美学结构,视觉化一个可被共享使用的“后台”。
“后台”的展示是伴随“长征档案”项目将工作过程前置的再一次尝试。我们试图揭示艺术项目的组织机理,让生产、展示和观看的环节相互叠加,同时成为可视的界面。“后台”作为一个空间插件,主要使用地面与立体空间组织一个共享工作空间。“长征档案”遴选了“长征计划”过往项目的核心问题意识与工作方法,作为这一工作空间的主要元素,这一能动网络是“长征计划”得以不断生发的基底所在。而建立在这一网络之上的讨论和事件,则为这一持续进行的艺术项目延展了新的层面。
与“长征档案”过往项目不同,“后台”的工作对象不再是“长征计划”自身的档案,而是这一展示语境中的各个生产者,并以词语概念作为视觉呈现的载体。为了组织这一共享工作空间,“长征计划”将提出一套空间使用的规则,并邀请参与到本次年鉴展及其他各艺术组织随时入驻这一场域。可以预期的是:展期内各个艺术项目所预设的每个事件及其组织过程均使用这一空间,并依照统一协商的日程表来实施,工作中产生的文件随即保留并被展示。几组空间入驻者最终可以产生某种形式的集体创作,包括但不限于对话、论坛、工作坊、集体策划等形式。而观者则可以随时进入这一工作过程,或成为其中的一环。这一空间实验将于开幕当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