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简析

2019-09-10匡颖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

匡颖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也迎来了机遇与挑战,混凝土作为施工中占据至关重要位置的主要材料,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何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等课题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满足以上要求,就需要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中注重对混凝土质量的管控,特别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上下功夫。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研究

混凝土是当今社会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用量最大、最基础的人工建筑材料,其价格较低、原材料丰富、使用方便,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混合物,并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具有环保、可塑性强、耐久性好、强度高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十分广泛,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施工技术水平,对整个工程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施工中可能影响混凝土成品质量的因素

(一)混凝土组成材料

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材料共同作用来形成复合型材料,因此,混凝土成品质量与组成材料的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组成材料包括砂石、水、水泥、相关胶合剂、钢筋、焊条等,在混凝土拌和前,如未对组成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和验收,则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骨料含泥量高、杂质多、强度差、体积稳定性差、细度模数高、颗粒较粗、级配不合理;水泥过细、轻质混合材料掺量多、保水性差、早期强度低、水化热高、凝结时间长、安定性不合格;拌合水杂质含量高、用水量过大;其他掺合料如矿渣和粉煤灰等品质有问题,包括碱含量、需水量以及粉煤灰中的含碳量高;外加剂质量差;钢筋锈蚀导致截面减小及受拉应力降低、被污染影响握裹力等。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数值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同时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指标也从各方面影响混凝土的性能。施工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原因:

1、配合比确定不科学

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建筑工程特点、现场条件和原材料等实际情况,由施工现场责任单位向试验室申请试配后确定,但是目前存在很多罔顾现场实际,仅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这一单一指标,凭经验确定配合比,这种做法很可能造成质量事故。

2、水泥、水、砂石、外加剂计量不准确

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设备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确;未考虑砂石中含水量;施工时任意加水;砂石计量工具陈旧未检测导致精度不够且未设专人保管;包装重量不足导致混凝土中水泥及砂石用量偏差,以及用水量增大后,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还有外加剂使用错误或不按计量乱掺外加剂,亦可导致混凝土达不到预期质量。

3、碱-骨料反应

当混凝土使用含有活性氧化硅成分或碳酸盐的粗骨料且总含碱量较高时,可能产生碱-骨料反应,反应形成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活性骨料起化学反应生成混凝胶,不断膨胀、吸水造成混凝土开裂或强度下降。

(三)变形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动静荷载、温湿度变形、不均匀沉降、施工操作等,以下仅就变形裂缝做简单的分析。混凝土因为温度变化,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这是混凝土的固有特性,当体积变化产生的內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开裂,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身收缩、塑性收缩、碳化收缩、湿度收缩等,其中湿度收缩占整个收缩量的绝大部分,收缩使混凝土体积变小,当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四)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环境因素和施工细节进行严格把控,因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水平直接影响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成品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耐用性等指标。具体到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砼浇筑技术,例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过程中,因体积大、水化热释放相对集中、内部升温较快,致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而产生裂缝,对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产生较大影响。施工中一般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根据构筑物高度科学、合理进行分层,且分段数目不宜过多,避免出现施工缝。

(五)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要及时进行振捣,并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水泥特性、水灰比、坍落度等条件科学、合理设置振捣频率及振捣间距,同时要注意振捣器的振捣功率,避免出现漏振和振捣不密实的现象。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能过长,如超过限值,会导致水泥浆和砂分离且石子下落,影响混凝土最终成品质量。混凝土二次振捣的间隔时间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选择,二次振捣会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消除混凝土因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

(六)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作用会使混凝土逐渐凝结硬化,且水化作用会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延续进行,此时,如果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就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从而因脱水造成混凝土开裂,所以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

三、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应对措施

(一)检查混凝土证明文件

商品混凝土进场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监理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确定生产资质、生产设备、计量实验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进场混凝土应通过核查预拌混凝土运输单来检查混凝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检查有关原材料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氯化物和碱含量计算书、混凝土开盘鉴定等。混凝土进场后,应检查混凝土坍落度,特别是第一车,必须检查。

(二)严控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同样属于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正常情况下,运输混凝土时会严格控制时间,根据交通情况设计合理、完整的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可以按时、按量运输至施工现场,确保工程正常开展。混凝土从搅拌站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满足表1-1中所列的要求。

(三)合理安排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浇筑前各种施工准备和浇筑时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浇筑后混凝土成品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耐用性等,浇筑前,应首先对模板进行清理,将泥土、垃圾和钢筋上的油污、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其次再检查附着于 钢筋的水泥砂浆垫块是否垫好,以及支架是否稳定,模板接缝有无透光现象,检查合格且隐蔽预检完成后,混凝土才能开始浇筑,浇筑时,总包单位应派人观察模板、钢筋、预埋铁件、预留孔洞、插筋等有无移位或变形等情况,如有变化应立即停止浇筑,等相关问题处理妥善后才能继续浇筑。

(四)做好混凝土振捣和养护

振捣环节最关键的工作就是按照混凝土厚度并结合施工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振捣器,如选择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影响建筑质量。例如,厚度超过30cm时,应选用表面振捣器,但当面积较小时,则应选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使用方法有垂直和倾斜两种,第一种振捣方法是振动棒呈九十度夹角从混凝土表面进入,第二种振捣方法是振动棒从混凝土表面以不垂直的角度进入。现场应根据实际,选择合理的振捣方法。

振捣完成后,要根据环境温度适时开展混凝土的养护作业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正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内实施养护,过程中应定期向混凝土表面洒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针对一些塑性低的混凝土,喷雾养护应是浇筑完毕后最佳的养护模式。养护作业应安排专人持续进行,时间一般不低于 14天,同时,为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还应及时使用湿润、保水性好的草帘、麻片或棉毡等物体覆盖于混凝土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是尤其重要的部分,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还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从而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并通过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管控,促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祝文涛. 探究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J]. 建材与装饰,2018(43):33~34.

[2]魏文国.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應用[J].门窗,2016(02):72~74.

[3]蒋代波.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 四川水泥,2018(3).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工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混凝土试验之家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