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运用

2019-09-10邓林浩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后浇带建筑施工技术

邓林浩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效。在建筑施工当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会对整体施工成效产生严重影响。实际施工中产生的裂缝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会基于收缩与膨胀的原理防止建筑物的裂缝,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质量。本文将探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运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运用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混凝土浇灌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出现裂缝问题,主要是由于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浇筑时间不合理或是混凝土材料混合比例不规范导致收缩不均匀,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发生。在施工中为了能有效控制裂缝问题,可以在结构连接位置预留相应分析,避免构件支架能相互挤压变形,预留的缝隙就是后浇带。在每层建筑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对后浇带应用混凝土进行浇灌,使得不同构件能连为一个整体。

二、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应用后浇带的作用

(一)有效解决沉降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沉降问题十分常见。建筑物在长期受到重力影响及外部荷载的条件下,会渐渐出现下沉情况,此时地基承受的重力也在增加,最终导致出現沉降。但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发生的沉降较为分散,且易受到建筑物结构条件的影响,如果建筑物稳定性不高,甚至会出现建筑物坍塌等严重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能有效保障建筑物均匀承力,保障地基和建筑物的稳定性。通过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将建筑物中的各个房屋连接起来一同承担地基压力,有效避免或减弱沉降的发生。此外,后浇带技术可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从而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消除热胀冷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外在环境会不断发生变化,气温、空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热胀冷缩是造成房屋建筑结构变化的直接因素,会导致房屋建筑出现裂缝。在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后,可有效维护房屋建筑的稳定性,降低热胀冷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房屋建筑施工还需充分考虑施工期间气温的变化,合理控制温度,确保后浇带施工的有效性。

三、后浇带施工技术

(一)配合比优化和前期处理

为提高后浇带混凝土的强度并减少混凝土的前期收缩,在后浇带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应加入适量的早强减水剂,并使用膨胀水泥,将后浇带混凝土制作为无缝混凝土。施工前应将后浇带浇筑位置清理干净,如将油污、浮浆和其他杂物等清理干净,避免影响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性;对后浇带内的钢筋进行除锈,避免因钢筋锈蚀而影响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整体强度和握裹力。除此之外还应待主体结构混凝土收缩和沉降变形稳定后再进行相应的施工,同时应避免冬期施工。

(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是后浇带施工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施工前应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好科学设计。只有施工前期工作合理到位,才能保障施工的有序进行。做好前期工作后,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规划施工,千万不可随意施工,也不可进行违规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能有效保障混凝土质量,保障其在工程中的价值得到发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综合测试,测验其是否符合施工的实际需求。要重视钢丝网模块的侧边压强,应对其进行测试,以保障将其控制在实际需求范围内。对于垂直后浇带,在进行浇筑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防止因位置摆放不正确或操作不当等破坏钢丝网模板。在摆放位置时,混凝土振捣机应与模板支架保持合理距离。如果摆放的位置离模板支架太远,会导致混凝土的浪费;如果距离过近,又可能造成支架的破坏。

(三)钢丝网模板施工

在支设后浇带模板时,除了应支设常规的木模板外,还应在模板和钢筋间支设钢丝网模板。钢丝网模板作为钢筋保护层中的一部分,可提高钢筋保护层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抗拉强度。钢丝网模板为均匀的网格状分布,纵横向分布的钢丝网直径均相同。绑扎钢丝网时,需钢丝网于钢筋和模板间的距离进行控制,避免与钢筋距离较近而发生钢丝网功能失效,较远而使钢丝网出现露筋的现象。固定底模板和钢丝网模板时,应支设有效模板支架,确定支架的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还应保证施工完成后支架易拆卸。

(四)后浇带保护

后浇带保护是整个建筑施工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并且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后浇带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一般会在后浇带的两边设置防水砖,也可以在后浇带内壁之上涂抹一定量的防水砂浆,在完成这些施工操作之后,对其进行封盖操作,这个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木质模板,也可以使用铁质盖子,要求相关工作者要设置必要的挡水带,并且要在后浇带周围安置临时形式的护栏。

四、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优选施工原材料

在后浇带施工以前,一定要对所有建筑施工原材料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要对后浇带进行清晰、全面、细致的清理,之后对整个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实施细致、严谨的检查,保证建筑物排水系统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要求保持后浇带位置的湿润。更为关键的是要使用没有收缩的混凝土,这是由于没有收缩的混凝土可以对后浇带强度进行有效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确保施工质量,减水剂的实际使用是非常比要求,适量添加减水剂的目的就是要让混凝土实现更为良好的浇捣质量。

(二)温度方面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浇筑温度,一般来讲,比较适宜的温度大概是10℃,在热力学收缩、膨胀相关知识当中,这个温度符合相关要求。在完成浇筑施工作业之后,需要对收关工作的时间进行合理选择,这个时间并不是确定的,但是一定要在完成建筑施工作业的两天之后,通常最佳的操作时间通常是在早上或者是晚上,这个时候的气温都不至于太高,并且能够对干裂现象的产生进行有效规避。

(三)科学设置后浇带

(1)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在后浇带施工中,以设计及施工图为依据,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后浇带留设。一般情况下,在矩形建筑物当中,后浇带的最大间距为40m,最小间距为30m。特殊情况下可依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进行设置。(2)后浇带宽度的合理设置。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整体结构的要求较高,不允许将其切割成多个板块,要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但在施工中,如果后浇带跨度较大,在必要情况下,必须按照要求切割受力钢筋,并确保完成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后,将切割开的钢筋焊接,防止因楼板两端受力较大时出现变形等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设置后浇带宽度时,尽量控制在70-100cm的范围内。

五、结语:

在建筑施工中,要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施工,及时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确保后浇带施工所有环节的有序开展。使用这样的方式,才会在当前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建筑施工技术更为完善,并且实现预期的施工成效,从而促使项目工程使用寿命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连勇.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18):31-32.

[2]王向军,杜鹏超,姜涛,刘建忠.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19(04):281.

[3]赵青青.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探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5):130.

[4]林增.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工艺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84+188.

猜你喜欢

后浇带建筑施工技术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