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最后的机器人,最后的人
2019-09-10
工业革命以来,有力、高效而理性的机器成为人类大的审美,现代人从行为举止到思维观念,越来越像机器。如今,人工智能(AI)正颠覆了这种逻辑——机器反过来正越来越像人,像人一样行动,像人一样思考。
人类往何处去
人工智能与人脑的不同之处是它只有“脑”而没有“心”,当工具理性成为现代人类的最高美德时,人工智能无疑将拥有超越人类的核心优势。如果历史真的这样发展,我们不得不思考最后一个问题——人类往何处去?
人工智能使机器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像人,或者说,人类在机器化,机器在人类化。人工智能只要在特定能力上胜过人类,就可以轻易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想象一下,如果工作都交给了少数人发明和掌握的智能机器,绝大多数人类怎么办?
现代美国只靠2%的人就胜任了传统社会占人口比例98%的农民的劳动。在农业革命时,“多余的人”可以流向工业和服务业,但如果“智能革命”导致工业和服务业也像农业那样变革,那么,“多余的人”将无处可去。
未来文科生将更受欢迎
机器对制造业工人的威胁就从未停止过,无数失业者成为技术革命的牺牲品。当年福特汽车公司的红河工厂有10万工人,从钢铁到羊毛都自己生产,如今红河厂只有3000名员工,他们只负责汽车的品牌、设计、组装和营销。100年间,机器人完全替代了流水线上的人。
在国家层面,机器人革命正在颠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联合国预计,发展中国家可能有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将被机器人取代。
为了尽可能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有必要将工厂建造在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地附近,或是靠近成品消费者的地方。如果机器人能够用比人工更低的成本生产任何产品,那么,工厂靠近市场而非廉价劳动力的源头,就变得更加经济。这也是近年来很多大型跨国企业陆续将工厂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的原因。
在过去的工业时代,理工科出身的人普遍收入较高,但如今,普通的技术性工作大多都交给了机器。从就业前景看,未来文科生将更受欢迎。只要人工智能跟人还有区别,那么与人打交道这件事就是“文科生”的长项。当技术问题都交给机器后,文学、历史、哲学和政治这些“自由技艺”就是人类最后的阵地。
创造出一种新的物种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对自动化机器人的抗拒已经不再是因为它夺走人的饭碗,而是因为它没有“人情味”。两位前谷歌员工发明了一种智能化的无人售货机,购买者用APP打开柜门,选取自己要買的商品,摄像头配合扫描仪记录销售情况,并从购买者信用卡自动扣款。
令这些创业者没想到的是,当“智能售货机”陆续进入办公楼和居民社区时,立刻招致各种批评。人们认为,它对依赖小商店生存的低收入人群构成威胁;同时,这些售货机让买家来去匆匆,以前那种小店长期形成的社区感也将随之消失。
实际上,机器正在逐渐摆脱对人的依赖。当技术成为人类命运的主宰时,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未来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崛起,给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选项,那就是用机器的硅基智能取代人类的碳基智能,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物种。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人类发明的最后的机器,那么,现代人也会成为最后的人。有人预言,将来的纳米机器人能够深入我们身体每一处,使人更健康更长寿。乐观派相信,这将是人类有史以来真正第一次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再也不受衰老、疾病、贫穷以及死亡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