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动力、效用和路径研究

2019-09-10李培峰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新时代

李培峰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成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文化贸易的推动等因素在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效用。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要在创新机制引领下,在制度保障、科技赋能、文化支撑、消费创新和改革动力等五个领域发力,确保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01-0113-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12.0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也开始了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8·21”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1]。这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任务、主要着力点和路径方向。新时代,文化产业必须推动产业动能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发挥产业的释能动力和赋能活力,更高格局、更深层次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尤其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后,文化领域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开始了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

史学慧、张振鹏、吴尚之等从整体层面研究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史学慧、张振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呈现结构升级、原创能力增强、新兴业态形成等新亮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2]。吴尚之通过对几个省进行文化产业调研,指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要从提高文化产业内容质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协调统筹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这四方面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3]。

王林生、孙志军、郑自立以及彭玻等从不同产业要素角度分析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王林生认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将大数据作为产业要素,促进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精准对接,为文化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提出大数据分析师与创意人才培养、区域行业数据端口之间以及大数据产业规划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间等三个协调统一[4]。孙志军从做强市场主体视角研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从提升融合发展能力、资本运营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做优做强骨干文化企业的路径[1]。郑自立基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材料和数据分析,阐明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揭示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际遇,从培育“新市场”、激发“新动力”、发展“新业态”等方面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5]。彭玻从资本角度出发,认为新时代文化产业面临着良好的战略发展机遇,资本的作用更加凸显,强调资本在引导文化企业追求社会效益、提升国有文化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等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要从壮大资本池和朋友圈、消除“玻璃门”和投资坑、着力营造公平健康的投融资环境等几个方面推进文化产业资本运作,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6]。

除此以外,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方向。郭建晖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凸显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性,产业政策要对标文化强省战略,调整和完善现有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推进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7]。马一德从提升文化创新效能、消费潜能等方面提出了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8]。

在习近平提出文化产业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就出现一批研究成果,各有特色,有点有面,有整体有局部,突显了文化产业领域研究者紧跟国家战略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整体研究有待深入,要素研究仍有遗漏,区域研究特色不明显,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特殊性和丰富性,这些基本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研究广度还是深度都存在很大的空间。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深入梳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入手,探寻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从经济学层面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指能够较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且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的一种发展状态,这种状态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发展方式、结构以及动力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所谓高质量就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实现高效益、稳增长和创新驱动[9]。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業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

文化产业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发展文化产业都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管理体系。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要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管理体系就必须更加科学和现代化,产业宏观调控、行业中观管理和市场微观规制的体制机制必须更加成熟合理,突出产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升级。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在对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深刻把握的前提下,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产业与事业的制度性界限趋于合理性弥合,宣传文化部门与工信、科技、商务等经济部门的产业推进联动机制更加协调,制度创新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在文化产业管理的政策治理层面,更加尊重市场的主导地位,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影响,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创新体系的高质量

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传统文化产业增长乏力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也拖累了整个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曾经15%的年均增长速度降低到11%~12%的水平。同时,与新技术、新消费相关的创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创意先导型企业成为未来文化产业的主体核心,创意设计、影视动漫、软件开发、数字内容创作等创意公司发展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成为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VR、AR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文化体验设备研发等公司高速发展,以创意驱动型的文化旅游融合类企业和项目全面提升互动感、参与性和文化内涵,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全面渗透到个人消费品工业及相关制造业、农业、服务业领域,食品、餐饮、玩具、服饰、建筑等与创意设计密切联动,文化创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高质量,齐头并进,缺一不可

根据文化产业“双效统一”的理论,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效统一”既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绳,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既是保证文化领域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又是激发文化市场活力、繁荣文化生态的前提[10]。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因此,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共同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注重从传统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养分,通过优质产品的供给来满足现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转化和传承发展,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当代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但要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提质增效,更要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

(四)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产品和服务内容的高质量

目前,就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规模而言,都不算小。仅仅就我国电影市场而言,2018年票房超过600亿,是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但是这背后没法掩盖的事实是,有相当部分的电影无法上映,无法进入市场。2018年我国电影产量总计1 082部,其中新上映电影504部[11](有说在大银幕上上映398部)。由此可见,我国电影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也进一步说明了要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品和服务内容至关重要,不仅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更关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高质量的产品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要注意产品内容的价值判断。高质量的发展关乎文化产业的价值导向,这个导向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判断,它是根植在民族血液里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这是文化产品和一般物质产品不一样的地方,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必然是深深地打上中国烙印和具有明显的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产品和服务。二是高质量的文化產品必须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目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过多关注产品的经济价值,关注产品的流量,而对文化产品或者IP的审美价值关注不够。审美价值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本质,是文化产品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我们既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旅游景区售卖的千篇一律的低质纪念品,又可以见到故宫一年10多亿的文创产品收入和故宫文创现象,而创意、艺术和审美是其中差距的主要形成原因,这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种驱动要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反映了供需矛盾,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文化贸易是文化产业质量和水平的试金石,发展文化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40年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科学判断,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这既是我国迈入新时代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标志。社会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反映出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包含方方面面,其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平衡就是内容之一。就现阶段而言,表现出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没有得到满足。从供给层面来看,虽然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还不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明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增长与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高的矛盾,迫切需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需求层面看,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需求显著提升,需求结构不断升级,需求层次日趋个性化、高端化。数据显示,我国人均GDP在1978年只有220多美元,2016年则达到8 020多美元,增长了35倍多,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已进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 915元,比1990年增长了13.34倍,年均增长51.31%[12]。人们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追求更多样的文化生活方式,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使供求关系中的需求侧发生了深刻变化。要解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国家财政和税收扶持政策。在发展初期,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产业和英国的表演艺术产业都受到了各自政府财政税收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国内有了充分发展后,然后开放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这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统治世界和英国表演艺术产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上来看,我国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成立到目前也仅仅21年的历史,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新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得以发展迅速,其增加值的增速甚至超过GDP的增速。党的十九大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总体一样,由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开始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习近平强调了新时代“兴文化”的历史使命,第一次明确指出要发展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必须在建设两个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壮大一个主体(文化市场)、培育两个业态和模式(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等上做文章,最终达到一个目的(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13]。这个讲话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遵循,为今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

为了加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将与文化产业最直接相关的文化部和国家旅游总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这一机构改革,出发点在于促进文旅融合,推进文化旅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先后出台《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关于村级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在文化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都为文化產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制定文化产业政策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地区文化产业市场化水平,发挥不同类型政策的积极作用,“适当将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优化东中西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文化产业协调均衡发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

(三)发展文化贸易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贸易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文化贸易的水平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文化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我国文化贸易实现了较快的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 370.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3%。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和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5.4%和17.8%[14]。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结构表现出不平衡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文化商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二者之间的失衡,文化商品和文化制造业在文化贸易中所占比重过大,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这也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下我国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品出口国的直接原因;同时我国文化服务和核心版权贸易相对薄弱,图书版权、电影、音像、创意研发服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及其他技术服务等存在较大逆差,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主要发生在这一领域。另一方面,不仅仅文化商品贸易与文化服务贸易二者之间结构失衡,而且就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贸易内部而言,也存在不平衡现象。我国文化商品出口优势明显,但是出口的商品中,一般性的文化商品或文化载体性商品出口数量大,经济效益显著,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文化商品出口数量较少,能够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商品不多。因此我国出口的文化商品大多属于中、低端产品,虽然表现为顺差,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文化形象的塑造意义不大。

提高文化贸易水平和优化文化贸易结构必须依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创意的内容,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不高,难以形成文化贸易的辐射效应。因此,打造能引领全球市场、进行跨国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外向型文化企业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贸易是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效用

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还是增强国家和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一)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近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相关优势行业近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同时文化产业在各行业内还产生了明显的渗透和溢出效应,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科技知识成果转化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件下文化产品生产过程更加低能耗,生产成果更加趋向于知识产权化和科技智能化,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同时经相关机构测算,中国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应有几万亿元以上的文化消费蓝海,国家正形成高增速、持续性的文化需求市场。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壮大了现代服务业比重,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益于提升各行业供给质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正持续推动农业文旅化、制造业服务化、科技体验化,促进各行业高质量产品和业态的创新创造。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可以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动力。

(二)新时代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文化供给品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这对文化产业提出了现实考验。当前传统文化产业尤其是传统文化制造、文化批零业面临增速放缓的状况,部分创意水平较差、科技含量较低的文化服务企业遇到发展瓶颈,产业处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期,文化供给还无法较好满足大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因此,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尊重市场机制、调整落后产能、提升创意水平从而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有重要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更益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文化消费,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而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15]。

(三)新时代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崛起是最关键、最有分量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中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16]。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更加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信念保障。文化软实力来自文化产业的硬实力,因此必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将文化创意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传播手段、现代叙事方式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气质、世界格局的文化精品,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认同度,以此筑牢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

五、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为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在坚持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机制,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制度保障、科技赋能、文化支撑、消费创新、改革动力等,高质量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创新,充分释放社会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以企业化为生产主体,以市场化为生产目的,以规模化为生产方式。文化管理体制创新要通过文化管理制度创新,以培育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为目标,给予税收、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结合上做文章,尤其是探索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推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此外,行政组织方式创新需要重新调配文化行政管理权力,加强文化及相关领域事务管理的统筹联动,建立文化旅游、工商经信、教育体育、科技农业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充分把握文化产业跨界融合能力强的特性。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优化制度供给是促进要素资源有效配置的制度集成,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市场在各类文化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激发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和日常生活消费品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内容的管理手段,规范内容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利用高科技加大文化市場的动态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消费,创造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产具有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文化产品。优化制度供给,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二)促进文化与科技和制造业融合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文化与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尤其是数字技术逐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其主要通过创新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使文化产业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近年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促进了生产、消费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智能硬件等高新技术正与文化创意加速粘合,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类高质量产品和创新业态都在“文化创意+”和“互联网+”相关产业融合进程中竞相迸发,逐步形成跨界融合型、科技引领型、版权衍生型和沉浸体验型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创意、创意设计等产业,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提升价值链,扩展产业链,创新产品链,做到三个提升:提升产品外观设计,提升产品花色质量,提升产品文化审美内涵。按照《“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推动数字创意产业成为新支柱产业之一;推动“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与产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相融合,为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全域旅游等战略部署增添文化新动力。同时,数字文化产品深受90后、00后消费者喜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加密切,随着5G应用技术广泛融入社会,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种类将不断丰富,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不断涌现,影视、动漫、游戏、音乐、演艺、旅游等业态的数字化程度将不断加深。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要共同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多样化方式,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搭建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优化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流程及载体建设,促进生产要素与产品的高效流通,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与质量。

(三)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脉相传,内容宏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更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资源优势。在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维度中,仍然存在传统文化资源转化创新动力不足、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按照欧美国家经验,伴随国力提升,国民对本国文化认同感将得以加强,对本国传统文化题材产品的消费意愿也将提高,传统文化消费将成为文化消费中的重要增量空间。因此,传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用文化创意手法,以产业思维和市场力量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提供助力,转化创新非遗等文化资源,促进现代文化产品的审美提高和文化沉淀,促进传统文化活化。贯彻执行《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推动传统文化主动融合文化创意,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文化馆、非遗传承中心等部门主动与文化创意企业交流合作,运用联合开发、政府购买、艺术授权等多种手段,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可参照“秦淮礼物”“深圳礼物”等成功案例,地方政府联合专业文创公司,开发系列非遗文创品牌和新零售平台,盘活整合地方精品非遗文创资源,推出高质量的文创产品,以整体形象参与市场竞争。

(四)培育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消费保障

生产是为了消费,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文化消费对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因此,扩大文化消费规模,提高文化消费质量,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消费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新时代文化消费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以文化产业新业态、新形式催生文化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要不断培育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市场提供丰富和优质产品,创新消费供给,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同时挖掘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新需求,引导文化生产企业按需生产,扩大有效供给。尤其要关注90后、00后消费群体的新变化,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创新和发展消费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文化消费体验。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消费,具有贴近日常、潜力巨大、辐射作用强的特点,全国已经有45个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从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文化业态和消费模式等多方面探索扩大和引导居民文化消费的跨界融合,“文化+”农业、工业、服务业,激发文化消费潜能,且目前已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五)全面深化文化改革创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坚持正确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要效益,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活力,使改革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

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通过改革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要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有发展潜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创造条件鼓励优秀龙头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特别是要重点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各类资本的运营方式,鼓励文化企业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增强民营文化企业的竞争实力。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鼓励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加强资本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跨所有制文化企业的强强联手、并购重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航空母舰。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为实现文化融合创新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

要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尤其要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创意为王,内容为王,发力供给侧,走原创和创新道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让市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作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这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文化領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培育,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转向效率质量,发展动力从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将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下去。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和中短期面临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要在取得阶段性实效上狠下功夫,从供给侧实现文化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准确把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确发展的驱动因素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效用,坚持创新驱动,确保制度保障、科技赋能、文化支撑、消费创新、改革动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志军.做强做优做大骨干文化企业,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经济日报,2018-12-06(5).

[2]  史学慧,张振鹏.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要求和着力点[J].出版广角,2019(09):14-16.

[3]  吴尚之.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8-07-16(9).

[4]  王林生.大数据支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9-12-14(01).

[5]  郑自立.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19(2):53-59.

[6]  彭玻.以资本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11-26(4).

[7]  郭建晖.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创新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9(04):221-227.

[8]  马一德.提升文化创新效能、消费潜能[N].北京日报,2018-11-26(18).

[9]  杨伟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是什么[EB/OL].(2018-12-13)[2019-11-29].http://www.cfen.com.cn/rwcj/sxh/201812/t20181213_3092351.html.

[10]  范周.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须坚持“双效”统一[EB/OL].(2017-03-29)[2019-11-29].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329/c40531-29175913.html.

[11]  中商情报网.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数据盘点及2019年发展趋势预测[EB/OL].(2019-01-29)[2019-11-29].http://m.askci.com/news/chanye/20190129/1049181141010.shtml.

[12]  刘少波.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探析[J].南方经济,2017(10):5-7.

[13]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R/OL].

( 2018-08-23)[2019-11-29].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8/0823/c40606-30245183.html.

[14]  周勇.文化交融與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跃入新境界EB/OL].(2019-04-17)[2019-11-29].http://news.gmw.cn/2019-04/17/content_32749001.html.

[15]  李建臣.文化助力城市发展的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8(12):9-11.

[16]  孙慧英,郑安迪.聚焦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助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新时代华文媒体传媒力”学术论坛综述[J].东南传播,2018(11):40-41.

Abstract: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is transforming from rapid development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high-quality cultural supply is used to meet people's demand for a better life.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Because 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industry, we must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gras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the society,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trade in dri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ive areas of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ablement, cultural support, consumer innovation and reform impetus, so as to ensur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Key Words: New era; Cultural industri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新时代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