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表现及应对探究
2019-09-10赵强冯春霞
赵强 冯春霞
引言:从初中步入高中的这一阶段,高一数学学科是一门主要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从而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并探讨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策略,希望能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不适应的表现以及一些应对措施,通过研究这些表现来更好的实施新课标,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高一数学教师转换固有的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更好的体现,帮助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接受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进一步较快的让学生融入到高一数学的学习氛围中。
一、研究背景
2008年的时候,新课改开始实施,教师和同学们拥有了新的教材,学习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而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因为一些教师没有接受先进的教育,也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在教师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因此很多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一些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不同,严重制约了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很多教师工作繁忙,在空闲时间都是忙于批改作业和备课,对于教育思维和方式的变化没有多大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所以,本文从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性表现出法,希望找出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学生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提升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并取得一定进步。
二、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不适应性的体现
1、学生层面来说:刚开始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①对学习数学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浅显。②基础知识较薄弱,思维严重脱节。③学习方法比较老套,不能较快的适应高中学习。
2、教材方面:各地区教材的差异
①辅助资料与教材不配套。②教材内容衔接不严密、紧凑。③教材内容与高考脱节。
3、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安排的不合理
①由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教材内容,难易程度有点偏离高考要求,有目标定位上的问题。
②新教材一度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采取学生合作或者讨论的形式,但是因为不适当的引导,合作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对于教学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4、男女生性别的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应对探究
1、教师:从教材内容的解析度、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待学生的态度等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渡过不适应期。以下主要从教学方法来说明。
(1)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
数学是高一阶段的三大主科之一,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很强,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随波逐流,不能形成自己有效的学习计划,从而学习效果差,对于数学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而研究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不适应表现,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的地方,并对症下药,让学生重拾对数学数学的信心,不再对数学知识点望而生畏。
(2)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数学知识点学习的灵活度很高,教师只有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考查,才能让学生不断转化思维去思考,并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所以,通过变式教学的应用,高一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经意间就会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
(3)激发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而热情是兴趣的主要表现途径之一,如何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呢?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利用幽默风趣有质量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4)解放学生思想
传统的数学应试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灌输式教育,让学生考什么学什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会自我思考,不会灵活应用。所以,要想解决高一学生数学学习不适应的表现,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题型的变式可以让学生大胆地创新和思考,以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开拓自己的思维发展,进一步解放学生心中原有的思想,让学生全面发展。
2、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改變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教师们试图使用“变式教学”的方法。所谓“变式教学”,就是在保持数学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教师灵活的改变题目的考查形式,以不同的出题方式考查同一个知识点,所以,对于高一数学课堂的变式探究是有很高的价值的。
3、针对男女性别的差异,任课老师要进行认真耐心的辅导
总结:
一棵种子,要发芽生根开花,不仅需要雨露的滋润,还需要暴雨的洗礼,需要阳光的沐浴,也需要狂风的折磨。学生就像是那一颗颗种子,等待成长的洗礼。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的不适应表现要有一定的解决对策,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在高一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和兴趣,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更好的改变高一学生对数学的不适应。
参考文献
[1]徐小军.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结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
[2]崔红,王登峰.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411-413.
[3]冯廷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1):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