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稻谷小麦产业前景展望
2019-09-10郑红明张春良
郑红明 张春良
2019中国稻谷(大米)产业发展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步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大米产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大米总产量较1949年增长了3倍多。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大米产量为10580.53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同比增长4.08%。
2008年到2014年大米产销率有所回升,我国大米行业产销率连续6年一直保持高位运行。2015年以来,由于大米需求下降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米行业总体产销率有所降低。随着2018年国内大米竞争力增强,大米产销率小幅回升,推动大米产量小幅增加。
2018年,作为我国高端大米的有机大米产量约161.3万吨,较2011年增加118.4万吨,年复合增长率21%左右,远高于大米行业的整体增速。有机稻占国内稻谷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0.3%增长至2018年的1.09%。2018年我国有机大米销售均价在23.56元/公斤左右,远高于同期国内普通大米销售价格,生产效益较好,加工企业和农户生产有机大米积极性较高。
2019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中,“北大荒”品牌价值789.18亿元,较上年增长106.43亿元,总排名提升至第52位,为领跑中国农业的第一品牌;五常大米品牌价值达677.93亿元,比上年净增7.23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排名第6位,蝉联全国大米类第1位。知名大米品牌规模大、效益好、带动作用突出(见图1~图3)。
大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当前大米加工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优质大米销路好,生产效益相对较高。要想生产出优质大米,不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精细化管理方法,优质原料更是不可或缺。为稳定地获得优质稻谷,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已开始走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采取“公司+农户”等发展模式,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稻,加快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优质大米的发展,又保障企业生产所需。
如湖南省高档优质稻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从开始的100多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1000万亩,该省龙头企业优质米销售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50%以上,实现了大米生产与流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同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也增长较快,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开展了米糠炼油、稻壳发电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业务,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使企业在逆境中不断壮大。
如益海嘉里构建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在提高农民种稻收入的同时,提升了稻米产品附加价值,实现了订单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产品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三产融合。
大米全产业链化。通过“吃干榨净”式精深加工,使水稻的资源价值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使产业领域更宽、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条更长;通过生产各种健康营养的优质大米和开发各种胚芽米、蒸谷米、营养强化米、全谷物米等,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通过对主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再加工,实现物尽其用,提升经济效益。大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符合大米产业的发展方向,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当前发展大米全产业链可谓正逢其时。
2019中国小麦(面粉)产业发展现状
2019年国内面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度,未来国内政策将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打造高质量面麦产业链体系。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预计,未来10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国内小麦种植结构将不断调整优化,预计2028年播种面积将稳定在3.6亿亩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45亿亩,较上年下降1.8%,但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33%,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9年国内夏收小麦产量13106万吨,较2018年增长2.1%。2019年大部分小麦主产省整体质量较好,其中一等和三等以上比例较上年明显上升;容重、降落数值明显好于上年,不完善粒率较上年略有降低(见图4)。
2019年国内小麦种植结构、区域布局以及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态势进一步增强。2019年小麦产量和质量好转,加之优质小麦占比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麦市结构性矛盾,政策性小麦库存数量趋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9年全国小麦供求结余量为140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869万吨。
2012—2019年国内小麦粉消费量见图5。国内人均口粮消费量下降以及人口增速放缓,使得面粉总产量呈现平稳下滑态势,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产品品质及品牌尤显重要。2019年国内面粉行业整合进程仍在持续,下游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分,面粉加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进度。
据统计,2018年国内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10公斤,比1956年下降36.6%;人均猪肉消费量22.7公斤,比1956年增长2.9倍。2018年国内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148.5公斤,比1954年下降33%;人均猪肉消费量23公斤,比1954年增长5.2倍。
近年来,国内面粉加工行业整合加速进行,大型面粉企业持续扩张产能,国内现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生产体系。目前,国内面粉加工行业三大巨头五得利面粉集团、益海嘉里面粉集团以及中粮集团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30%,这三大巨头未来产能仍将进一步扩大。
国内面粉加工行业除了生产口粮面粉,产品种类呈现多样化。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传统主食品等专用粉以及营养强化面粉、绿色面粉、预配合粉等不断涌现。在消费市场细分化及高质量化的趋势下,产品品质与品牌优势成为赢取市场的关键。部分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围绕细分市场开拓区域特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产品品牌。
面粉企业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在中国智能制造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面粉加工行业面临产业升级和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国内面粉加工自动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在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国际市场上已有一定市场占有率。
国内面粉进口渠道不断优化,进口量呈现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允许符合相关检验检疫要求的哈萨克斯坦小麦粉进口,俄罗斯也向中国发出首辆载有面粉的集装箱列车。2019年1月至7月,国内小麦粉进口量达15.41万吨,同比增长7.8%;进口金额达5510.6万美元,同比增长13.7%。
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1年,“糧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建设。实验室建筑面积11200m2,拥有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并作为首批通过“2011计划”认定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粮食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将瞄准粮食主要组分高效分离、功能性粮油食品加工、粮食加工副产物增值转化、粮食营养与安全测试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重点攻关,以实现粮食资源的全价利用。其中,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法人单位为河南工业大学、粮食发酵工艺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法人单位为江南大学、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法人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