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应原理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2019-09-10朱思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2期
关键词:化学试题全国卷学科素养

朱思俐

【摘要】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遵循考试大纲要求,结构设计合理,难度适中,呈现了以“能力立意、突出思维逻辑、突出学科特点、突出核心素养”的命题原则,“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把握高考考向,明确高考考什么;钻研历年高考题,明确高考怎么考,从而掌握一轮复习备考策略,全面提高考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及高考成绩。

【关键词】全国卷Ⅰ化学试题;考试大纲;学科素养;反应原理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获得了专家、老师、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那么2020年的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将会如何命制?我们老师该怎样科学地进行一轮备考?下面我就全国Ⅰ卷化学试题中的反应原理模块备考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高考考向,明确高考考什么

1.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大纲分为两部分内容——总纲与分科考试大纲。2019年考试大纲的总纲部分描述有大幅的调整,首次明扼要地阐述了“高考为什么考” “高考考什么” “高考怎么考”。2017年修改后的化学考纲明确指出“化学科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能力的考查包括: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写得更加直接,能力考查就是出题要“真实情景>实际问题>化学知识”。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列出了高考的所有考点,在上每一堂复习课前,应充分了解该节课的考点及考试要求,不超纲复习,不搞偏、难、怪题。关注近几年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修订情况,及时调整备考方向。如,2017年的化学考纲增加了Ka的计算要求,当年的高考试题就对Ka的计算进行了考查。2019年化学考纲同2018年相比略有变化,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高考,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高考试题中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考容量。针对这个变化, 2020年化学备考时就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时,不仅要留心新示例,还要研究被替换掉的旧示例;不仅要对每一道示例认真研究,还要认真阅读对该示例所作的命题说明。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更好地实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和发展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目标部分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个方面。

二、钻研历年高考题,明确高考怎么考

高考化学命题组长、南京大学段康宁教授说过:“研究高考题,才能预测高考题,高考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高考全国Ⅰ卷化学试题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每年都是由选择题7道、必做大题3道和选做大题2选1组成。其中反应原理模块涉及的题目有2道选择题(电化学、电解质溶液)和1道大题,考查的知识面广、双基内容多、思维要求灵活、分值高。深入研究近五年全国Ⅰ卷化学试题中的反应原理真题,总结考点、命题的角度、设问的方式等来科学指导备考。

1.电化学

电化学往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见填空题。一般结合能源与环保问题、以新型电池为依托,考查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它能有机地把氧化还原的有关内容与电化学综合在一起。同时,该选择题可以高度体现微观探析、模型认知、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如(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 MV2+=2H++2 MV+掌握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备考策略】电化学选择题的考查应让学生构建的认知模型(原电池模型、电解池模型)。

①两极名称(正负,阴阳)的判断

②4个(电子、电流、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③两极反应的判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④两极现象、pH的变化、离子浓度的变化等

⑤相关计算(电子守恒)

2.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也往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是三大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的灵活运用。该题型一般是以图像为载体,图文并茂,考查学生分析图像,提取关键信息和数据,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环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a1=1.1×10−3 ,K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點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

c(OH−)

【备考策略】①电解质溶液的考查也应让学生建构认知模型。如酸、碱溶液混合时建构“几个点”:起点,恰好反应的点,呈中性的点,HA和NaA等浓度混合的点。以常温下25 mL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1的CH3COOH溶液为例。

②新情景的适应(数学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重点掌握Ka 、Kh 、Kb 之间的换算,了解其它pH、pOH、pC 、pka、pKsp 、AG表示的含义。

3.反应原理大题

反应原理大题是一道把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两个模块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大题。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是针对化学能与热能,涉及的考点有活化能、反应历程、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判断和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是该题的压轴部分,涉及的考点有:速率的计算、比较,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历程,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计算,反应方向的判断,外界条件对速率、平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反应原理大题是全国Ⅰ卷化学试题的一个亮点题目,往往要体现出“注重基础、加强综合、强化能力、探索创新”的高考命题精神,是一道体现高考化学试题时代感的核心题。该题图文并茂,信息新颖,设问有素,教材挖掘深刻,能力拓宽有节,难度大综合性强,是一道精准区分题。从近5年高考全国卷I反应原理题来看,其难度主要表现在:

①考查意图间接,“声东击西”。常常引入新的情景信息,甚至需要量纲的转化。如2019年全国Ⅰ卷,28题第(2)题,表面考查的是某组分物质的量分数,而实际考查的是反应平衡常数的估算、理解和应用,信息接收与处理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28截选)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0.25     B.0.25  

C.0.25~0.50  D.0.50 E.>0.50

②数据陌生复杂,呈现方式多样化,对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要求高。如 2018年全国Ⅰ卷反应原理题的数据是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比较复杂,陌生度高,加上多重反应的干扰,分析和提取信息的难度加大,对于考生的临场吸收、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考查功能。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28截选)采用N2O5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2)F.Daniels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25℃ 时N2O5(g)分解反应:

其中NO2二聚为N2O4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2O4(g)完全分解):

研究表明,N2O5(g)分解的反应速率v=2×10−3×(kPa·min−1),t=62 min时,测得体系中 =2.9 kPa,则此时的=________ kPa,v =_______ kPa·min−1。

【备考策略】①夯实基础、回归核心考点

在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对于反应原理模块一定要从回归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这几年的反应原理真题,不管是难度大一点还是小一点,都是围绕着最核心主干知识点展开的。从试题的表面看是千变万化的,但其实变的只是题目背景和信息的呈现方式,学科思想和核心主干考点并没有变化。例如近5年全国Ⅰ卷化学试题的反应原理题在焓变、盖斯定律方面考查了3次,平衡图像与表格2次,平衡常数计算K 3次、KP 1次、KSP3次。

②从课本走向高考,从高考回归课本

题在课本外,理在课本中。课本是复习的根源,在备考中绝不能用任何资料代替课本。部分反应原理高考题来自课本,是对课本知识的原形考查。如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1题对“钢管桩-高硅铸铁”的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来自《化学反应原理》课本第86页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2016年第27题(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的转化反应来自《化学反应原理》课本第26页实验[2-5]。还有部分反应原理高考题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对课本知识的变形考查。例如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2题“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曲线图”是对《化学反应原理》课本第48页“酸碱中和滴定pH变化曲线”的变形考查。所以,在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课本当成首位的复习资料,对课本中的热点、重点补充深化,对课本上有价值的插图、习题挖掘拓展,将课本实验中、科学探究中的化学方程式常态化,将原形考查的知识点在课本中逐一解读归纳等等。我们要带领学生把课本由薄学厚,精读课本,领悟课本,使课本烂熟于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满。

总之,高考全国Ⅰ卷反应原理题知识面覆盖广,综合性强,在一轮复习备考时必须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深入钻研高考真题,找出每年高考试题的不同点及相同点,初探命题轨迹,有的放矢,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及高考成绩。

參考文献:

[1]陆军.教学即研究: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J].化学教学,2019(6) :9-13.

[2]教育部考试中心.精选试题情景素材 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中国考试,2019(7):20-24.

[3]刘孝元,廖传珠,肖中荣.2019年高考化学复习备课研究(一)[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43-57.

猜你喜欢

化学试题全国卷学科素养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
理解和把握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2019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化学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从广东卷和全国卷Ⅰ非选择题设问类型的对比浅谈高考地理全国卷Ⅰ的备考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浅谈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卷阅读信度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