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学生这样触摸世界
2019-09-10张燕
何为“好教育”?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认为其应该至少有两个特征,即自主和高效。自主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的学习。
“乐学”+“善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乐学是关键??有了乐学,就有了自主学习,也就有了真正的学习。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的人,才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自主终身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这是成长最重要的财富。学习的乐趣来自思考和创造,而不是接受和记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样的课程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也强调亲身参与和动手实践,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善学是关键??真正高效的教育是面向未来、适应未来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课程在“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这些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善学”。只有“善学”,才会高效。真正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的,才助于学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乐学”和“善学”如同飞机的两翼。乐学的动力源于“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善学的动力源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乐学+善学”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帮助学生达到“高效”,最终展翅高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
我校一直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与真实世界联系的纽带,教师陪伴学生触摸世界的同时也实现着教师自我的突破。
指导纲要为统领 2017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不仅是培新近阶段探索该课程的出发点,也是带学生触摸世界、开展各种活动的指向标。通过《指导纲要》,我们明确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清晰了课程目标,了解了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内容设计为基础 首先,为了认真落实《指导纲要》,我们专门编写了《培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以此纲要来统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其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理念和课程目标,我们构建了培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维度”和“视点”;二是“主题”和“课题”。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落地实施的具体内容体现,其中主题是教师定的,课题是学生定的。
素养培养为归宿 学校具体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最开始是四条:基地课程、节日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班会课程。实践中各年级还自主开发了少先队小队课程和家校协同课程。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不断深入,目前,我们的实施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科+”。“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对应的是培新(心)课程体系中的培新课程,指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进行学科拓展(深化)、学科融合(活化),旨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应用、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活动。“学科+”,所谓的“+”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丰富的乘法。二是“主题+”。“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对应的是培新(心)课程体系中的培心课程。基于某主题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消了学科概念,将所有学科内容整合到新的学习领域,形成探究主题,实现学科超越,是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每位学生在主题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成果。主题之下学生可自选课题进行研究,利于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养成研究的习惯,建立研究的思维,培养研究的乐趣。
如果说基于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那么基于主题的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运用多學科的核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科能力的高级应用。无论哪一种“+”,实施的最终目标核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凸显了教育发展的时代性。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着学生触摸世界的历程,培养了学生“乐学+善学”,实现了教育“自主+高效”;重新认识了“好课程”,感悟了“好教育”。“好教育”的前提是个“大”字,大教育观、大课程观、大教学观、大质量关、大人才观,然而“大”由“小”累积——小改变、小活动、小课题、小反思等等。我们不忘教育工作的初心,但“想到”和“得到”之间的两个字是“做到”,唯有行动是最美的语言!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BBB1503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燕,女,北京人,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校长,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