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绚丽多彩的课堂
2019-09-10屠秀媛
屠秀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笔者,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例如:在教学《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春天里有哪些美好的颜色、事物,而后再用投影打出漆黑一片的屏幕,然后我伴着凄凉的音乐语气沉重地说:“这么美好的世界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他看不见——看不见——(学生口头填写)”学生在我的激情调动下,深深地体会到了盲人的痛苦,同时也就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添上那几个字后,为什么能产生如此魅力的原因了。就这样我的每一次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学习气氛。在教学《家乡的桥》这篇课文时,本课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但没有故事情节,学生很难产生阅读兴趣,更别说产生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想象、感受、表情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课文的体验,共同去感受美,表达美。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課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记得在讲“我们爱你,中国”这首诗歌时,原本对诗意不太理解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难的,于是我在上课前安排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能够表现祖国特色的材料。这样课上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收集展示于众。在大家的收集展示中,同学们逐渐地理解了作者在诗中对祖国的这份情感。而且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的储备量。
让孩子们学会“对话”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别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五彩池》一课时,如何让我们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五彩池,而后,我便引导学生把自己浏览过的祖国河山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祖国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通过朗读感悟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感悟课文内容,还能反复积累词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轻声读、默读、引读、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等等,让他们从有感情地、有语气地朗读过程中加深理解课文意思,体验课文情感。在教学《小珊迪》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我就从朗读入手,通过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小珊迪是个诚实守信又善良的孩子。
如果说学生原本的学习生活是一幅未着色的画,那麽我们这些老师就应该善于用富有五彩斑斓的课堂来使它变得绚丽多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勾勒学生美好学习生活的重头彩。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