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陶艺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9-10周唯一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陶土陶艺创作

周唯一

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商榻小学把陶艺课程作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载体,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陶艺作品创作活动中,学会动手,学会设计,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在自主创新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劳动习惯,同时感受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的脉搏。

在陶艺课程中促进学生美育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上海博物馆、金泽镇老街、商榻老街上的老粮仓旧址等地,参观有关中国陶塑发展历史,以及一些古桥古建筑,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中国古现代优秀的陶艺作品,了解了金泽镇上许多古桥的历史和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学生逐渐培养了审美能力,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的追求和渴望,产生了通过自己双手来创造美的愿望。

在陶艺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陶艺制作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题确定项目,然后师生共同探讨作品的构思、立意、形体的设计以及采用什么技法与工艺来完成作品,在这一师生共同构思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进步,有时他们会对师生事先确定好的题材与创作方法进行修改,大胆突破原有的思路,萌生新的题材与制作技法。

例:五(2)班的王梦晴同学想用陶土创作一只大的花插筒,在制作过程中反复几次都没成功,要么是能竖立起来但形体失真,要么是筒身竖立不起,老师就帮她分析从构思到制作全过程,总结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花插筒的身比较高(约60公分),卷成筒身用的泥塑要比中性湿度干许多,所以在制作前两天需把泥料割成1.5公分厚泥片让它晾着,等过两天泥片有点干但不能裂时就是最适合擀泥板来做筒身的时候。而后王梦晴同学在改进以往的技法后终于成功完成了一件非常理想的作品,经施釉烧制后非常文雅、大气,毕业时赠予班主任张伟强老师以作留念。

陶艺是土与火共同的艺术结晶,要想制作出一件理想的陶艺作品,必须经过构思、创新、动手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

在陶艺课程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陶艺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陶艺制作可抒发自身情感,弘扬个性,体现独特的个性,我们努力使学生的这种灵感和技艺与培育爱国家、爱家乡的思想相结合。

在课程实践中,五(1)班的余苗琼同学创作出了《淀山湖畔》这一优秀作品,表达和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淀山湖边家乡的巨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收到良好的效果。此作品在中国教育学会举办全国中小幼学生劳技作品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奖;四(1)班的朱佳琳同学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给家乡带来巨大变化,联想起外婆家几十年前居住在河流纵横的农村,饮用水要靠人用木桶到河边去打,她便构思创作《外婆的水桶》,充分利用陶塑材质的多样性、可塑性,用陶土制作了一只木桶,桶边还放了一块当年水乡人自己织的老土布,惟妙惟肖且寓意深刻,作品以陶艺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一只小小的水桶隐身讴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此作品获得了2018年区活动中心的单项艺术作品的展示二等奖。

在陶艺课程中注入新时代元素

一件好的陶品一定要有其鲜明的主题思想,同时也要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灵魂。

五(2)班的胡婵同学通过周密的构思,描绘出一幅一带一路的场景,用陶土创作了一件器形较大的“骆驼”,把古老的丝绸之路与当今的一带一路紧密结合起来,表达了开创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精神。此作品获得了全国中小幼劳技作品展示活动中的优秀奖;四(1)班的孙世奥同学构思了一幅《少年的梦想》,把三枚火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陶艺作品,展示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以此展现自己的少年梦。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陶艺课程可以在艺术性与思想性上获得双丰收。

在陶艺课程中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陶艺是融科学、文化、艺术、历史等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陶艺创作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时常会产生无数问题和困惑,例如为什么泥坯被烧到一定温度就会变硬?为什么制作的作品在晾晒的过程中会慢慢变黑?面对问题,我们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最后大家终于明白了陶土变黑是因为陶土是含铁量高的粘土,在干燥过程中,在空气作用下发生了氧化反应,致使作品发黑,会影响下一道工序,解决的办法用塑料袋套住作品,减少空气对坯体的氧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各方面的素养也得到了锻炼。

綜上所述:我们围绕核心素养,努力发挥陶艺课程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积淀文化底蕴和素养,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商榻小学)

猜你喜欢

陶土陶艺创作
Jazz
爱健身的陶土
让孩子自己来
创作失败
感悟陶土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关于《翔》的创作
飘摇的陶土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