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年级的学生应养成哪些习惯
2019-09-10苏东
苏东
我从教20余年,担任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近14载。在教学工作中,我常常面对这样的状况:同在一个班级,有的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都很好,而有的学生却是思想意识模糊,志向不明,学习效果较差或很差。产生这种差异与学生的个人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小学毕业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哪些习惯呢?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自理、自立的基础,在“小初交界”的六年级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个人卫生情况一塌糊涂。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卫生习惯进行适时培养。对此,我在班级开展了“个人卫生评比”活动,每周评选出个人卫生最好的个人和小组。通过活动的开展,班里的几位“脏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正在日益变好,个人卫生情况本就较好的学生更是勇争“第一名”。
其次,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在学校里,要求学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对班级里的工作进行承包管理,窗、地、桌、教学用具等都有专人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一是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点拨和指引,感悟新知识的生长点,明确课时核心概念、计算法则等。二是要求学生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对他人的讲述、展示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其次,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以我执教的班级(2019届)为例,针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我的宗旨是:时间及时、态度认真、思维独立,做法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早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主时间”。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
10-12岁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在开学初,积极响应校区开展的“自我管理,做文明学生”的家校评比月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进行了积极引导。一是要求学生做到语言文明,日常会用“您”“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再见”等用语。二是要求学生“行为美”,做到右行礼让、回答问题起立等。此外,结合校区开展的德育活动,我积极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在“感恩节”当天进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回家为父母做件事”的德育作业,指导学生在家庭生活方面做到关心、体贴父母。
培养学生系统阅读的习惯
实践证明,要想获得真正的“成长”,就要具备系统阅读的习惯。如果不能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段落结构等诸多要素,仅仅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那结果就是既浪费时间,对学习也无益处。基于此,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早读”,并以此為契机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同时,每天的班级管理时段,我会再抽出20分钟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并适时分享阅读心得。以我现在执教的班级为例,通过系统的训练,学期末班级里共有5位学生能够流利地复述语文书中的28篇课文和“课后选读”。
可见,系统阅读的习惯得养成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收集错题的习惯
如果能够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就是最好的进步。对此,我一直倡导学生积累自己在“目标”和“单元检测卷”中出现的错题,并适时交流回顾。实践证明,能够养成收集错题习惯的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也很优异。
小学六年级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毕业年级是每个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形成和完善学生个性、学生今后的品行修养及学习成就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安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