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写作的“硬伤”要避免
2019-09-10
硬伤,与“软伤”相对,涉及范围小于软伤,可表现于明显之处,属于有形伤害。通常,我们说的“硬伤”,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
最近,我看了一篇历史小说《“荒政”记》。
这是写北宋时发生在杭州的一个故事:
杭州的新任尹守范仲淹近来大兴土木,张罗“竞渡”活动,当时到处闹饥荒,如此浪费金钱,引来一些朝廷的关注,皇帝还收到不少弹劾他的奏章。
为了解情况,皇帝派出一个姓王的御史,去杭州调查范仲淹的所作所为。
王御史在杭州果然见到大兴土木,张罗“竞渡”活动的实情,他很愤怒。但范仲淹似乎乐于“荒政”,并没有认识到做错了。
原来,范仲淹故意让王御史考察一番,才告诉他之所以要大兴土木,原来是要吸引富豪出来投资,广开门路搞活经济,发余之财,济贫度荒……
王御史这才明白:在到处灾荒的浙江,只有杭州一带没有难民出逃!自己是用老眼光看范仲淹,差点冤枉了良吏,误了救灾的大事。
这个故事,表扬了名臣范仲淹的智慧,“新编”得很生动。可惜,在文章中,却有一个“硬伤”,就是写到范仲淹的家中,有一幅字,上面写了一首《西湖春日》的诗: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薰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文中介绍,这是范仲淹的好朋友林逋写的。
林逋,就是林和靖,杭州著名的历史人物,喜歡梅花和鹤,成语“梅妻鹤子”,就是形容他的高洁。
《西湖春日》的意境高雅,是有点林逋的诗歌的情怀,但却不是他的作品。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另一位著名文学家王安国的作品。这首诗的作者,明显是张冠李戴了。
如果《“荒政”记》的作者在写作时认真检查一下,这个“硬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作为读者,我觉得很遗憾:这篇小说无论从情节的编排,细节的描写,故事的结局,都做得很好,只是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硬伤”,失分不少,给读者留下作者写作态度不认真、学识不够之类负面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