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数学课程
2019-09-10任赴慧
任赴慧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已然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数学是提升学生思维方式、逻辑概念的重要课程,因此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理念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是以数学日常课程教学为依托,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引发对数学的思考,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情感与态度上的发展。它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必备的品质与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堂应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从中体悟数学的价值,有助于学生终身和未来发展。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时期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但却是各种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思维逻辑的增强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尤其是数学这样一个相对抽象的学科,需要一个缓慢的形成过程。所以,小学时期是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时期。而传统的数学教育只是注重学生对数学公式和算法的机械式教育,思维方式单一,会逐渐让学生的思想固化,机械化,不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学生需要先自己探索了解数学解题的过程与思路,透过数学问题看到实物本质,尝试用自己已知的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看清问题的本质。通过培养,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更加科学地看待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来源于现实,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小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均在较低的水平上,数学的抽象也让他们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与总结,更加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不仅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幫助他们构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更可以让同学们提高实践意识,将课堂所学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和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
数学教育应尊重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课程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三大理念是数学教育多年来的指导思想之本,创新应用之源。
数学课程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把这些核心素养逐步渗透,逐一落实。
借助几何直观,建立空间观念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形缺数时难入微,数缺形时少直观”。几何直观是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的重要数学工具,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空间观念是指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之上。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重视经历和体验,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思考与想象,尤其要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培养。因此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猜想、交流、比较,从而建立空间观念。
加强计算教学,培养运算能力 在接受核心素养教育后,学生应具备适应环境发展的个人素养和能力。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良好,自我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正确,具备创新能力。这是现实素质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
创设具体情境,建立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研究问题,借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还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求,为实际问题解决,建立应用意识注入活力。
学会独立思考,提升创新意识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做有意思的活动,手脑并用是形成创新意识的开始,手脑双全是提升创新意识最终目的。
总之,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把数学学习中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有效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