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9-10顾可一
顾可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其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而这六大素养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如属于文化基础层面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属于社会参与层面的“责任担当”。换言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既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又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学科特性。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始终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因此,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往往体现在从语言、思维、审美到文化的四个维度:一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是前提,没有积累则运用就无从谈起;运用是目的,不能运用则积累毫无意义。二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运用离不开思维,所有表达的背后,如对文本的多角度解读、深层次反思都是思维在起作用。三是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本鉴赏等实现情感体验、哲理领悟、审美想象等,并通过对语言的锤炼实现对审美的表达和创造。四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点更多的是对待文化的态度,如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对其精华部分的学习和视野扩展,更重要的是一种传承和弘扬。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阅读教学 在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具有强大的育人价值,即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以课标要求为依据所开展的一系列训练,都是为学生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目的而进行的,为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和美好情感的熏陶的目标而进行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不同学段而言,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激发阅读兴趣,获得最基础的语文知识;中年级学生主要是培养阅读个性,感受语言之美;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则主要是锻炼阅读思维。最终,三者合力,共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基。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明确教学目标,研究阅读内容 明确的教学目标会使课堂活动有方向,有动力,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研究则会使阅读教学的开展更易于操作。语文教材中的多数单元主题都紧扣六大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既有整体的,如基于整册教材的阅读目标,也有基于篇章的,如某篇课文的阅读目标。这样,有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深入研究。每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会更加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易于达成,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是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语言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重任,也是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语言规范的积累以作语言表达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往往通过指导朗读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二是在体验中升华情感。体验情感关乎“人文底蕴”和“学会学习”的培养。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首先紧扣题目引导学生谈对桂林风光的印象,再借助形象的动态画面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升华其情感体验。
三是在理解中锻炼思维。与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精神”有关,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途径,立足文本语言进行反复的理解和品味是必需的,这有助于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及其表达方式和技巧。
四是在拓展中体会人文情怀。阅读教学并非仅限于文本本身,在文本之外还应通过拓展了解文章写作的文化背景、人文内涵、作者生平等,并设计一定的实践环节,如交流分享、读后感、质疑与反思等,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了解有关人文现象,学习和传承有关人文知识,培养与树立一定的人文情怀。
五是在品味中感受“美”。与“人文情怀”一样,“审美情趣”也是核心素养中“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學情境创设和感悟情境材料、对名句佳句进行品鉴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究,采用适当的策略进行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