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体验”之道

2019-09-10杜建国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鱼池体验花生

杜建国

听过不如见过,见过不如做过,做过不如错过。经历、感受对于人的成长很重要,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对于人的心理发展是同等重要的。

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三幼儿园采取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生活化情景再现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多感官体验,敢于大胆实践、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体验式教育”,現将我们的做法和感悟与同仁分享。

认识自然,体验风霜雨雪

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为幼儿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是当地城镇化的先驱,既具有城市的高楼大厦、欧式别墅、五星级酒店、美丽的温榆河,又具有农村花果飘香的果园、一望无际的麦田、马场、鱼池、农舍。为了充分利用好大自然的绝好资源,我们设计了走入大自然的四季课程。

每年春季的远足、踏青、赏花活动:组织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沿着规划一路,经过新世界别墅区、大酒店,来到美丽的温榆河畔。师生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绿化带里的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植:鲜艳娇黄的连翘迎风招手,洁白亭亭玉立的玉兰花俏丽枝头,繁花似锦的杏园如同花海,路边的绿竹、垂柳、白杨吐绿争春,地面的小草悄悄地破土而出。抬头远望,它们为大地披上了绿色的绒毯。孩子们以班为单位散落在草地上,花丛前,柳荫下,赏春,嘻戏,拍照,乐不思蜀。回到班上,教师们抓住此次活动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春天在哪里?开展绘画、讲故事、歌唱等活动,深化远足活动的效果。

夏季带领幼儿走进果园去采摘甜杏、樱桃。了解果实的生长环境、辨别果实的种类及成熟度,品尝果实的酸甜,亲身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天气热的时候,带领幼儿走进幼儿园旁边的杨树林,开展生成性游戏活动:幼儿们自主发现、研究树下的蚂蚁、蚯蚓,树干上边的树瘤,树枝上的鸟窝等等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探究、交流、分享、合作,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教师们是幼儿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师幼和谐,其乐融融。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树叶贴画。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形形色色的树叶,他们开动脑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动手制作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美工作品(小金鱼、孔雀、熊猫等)。这些作品被收集到各班的主题墙上进行展示,孩子们可高兴了!幼儿园里有两棵柿子树,叶子经过色彩的演绎(由绿到黄,再到橙、红),最后在秋风中像彩蝶一样翩翩飞舞,散落树下。树上、枝头那红彤彤的柿子就像小灯笼一般格外耀眼。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体验,我决定让大班的幼儿来完成摘柿子的活儿!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树下实地考察,研究摘柿子的方法:爬树、登梯子、制作采摘工具。

爬树?没几个会爬的;登梯子?仍然不够高;工具又该怎么制做?大家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经过讨论,老师和孩子们约定三天后开始采摘,比比谁摘得多!届时,孩子们带着非常实用的采摘工具来了!看着这些实用、专业的工具,一看就知道是家长帮忙的结果!年轻的小老师哪有这些劳动经验。“武器”再先进,怎么用呢?经过实际观察,发现凡是带着工具来的,都会使用!看来,在研制工具的时候,还进行了实验。所以,一上场就可以上手了!树上一个个的小灯笼被摘下,树下孩子们的小脸红得像小苹果。劳动的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

冬季是冬藏的时候,孩子们将小种植园的麦子、玉米、花生、豆角、窝瓜等的果实都收集到一起,等到来年开春儿进行育种实验。爱玩儿是孩子们的天性,每到冬季孩子就盼着玩儿雪。我们就抓住下雪的契机,带领孩子们踏雪,打雪仗,堆雪人,天气虽冷,但是孩子们却玩得热火朝天!

参与种植,发现劳动创造之美

我们从2013年一建园,就设置户外种植园地,每班都有一块儿“自留地”。种植园是幼儿实践的好地方,当他们在自己班上的小菜地里种下种子,便开始充满期待地进行管理,浇灌,除草。在等待种子发芽的焦急盼望中,幼儿经受了意志品质的考验,在收获的季节中,幼儿充分地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每年六月底,小麦成熟了,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在微风中摇曳起舞,不时的招来麻雀的光顾。老师带领大班幼儿在田里插红旗,树稻草人,驱鸟护麦保收成。随着收割日期的临近,教师与幼儿一起研究怎样收割,怎样打捆,怎样晾晒。在部分家长和保安王师傅的指导下,大班的小朋友开始了收割小麦的劳动。男孩子学习、体验如何收割小麦;女孩子体验如何给收割后的小麦打捆,然后将一捆捆儿的小麦直立在场地上,等待着麦穗干透。第二阶段将麦捆儿分给两个大班,研究如何脱粒儿。年轻的教师们带领着幼儿们开动脑筋,使用各种方法将麦粒儿从麦穗上剥离下来:他们有的用小手直接剥,一会儿的工夫儿,小手抠疼了;有的用鞋底儿在地面上搓,麦粒儿是下来了,但是小腿酸了;有的用操场上的轮胎滚压,也可以达到效果;有的用小木棒敲击麦穗儿……回到班上,教师们利用视频播放脱粒机、联合收割机工作的画面。从小麦的收割到脱粒的过程中,直接动手操作使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观看大型机械在田间收割,让孩子感受到科技带给生活的便捷。

每年的九月,种植园的花生成熟了,教师们带领幼儿一起采摘花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活动前,先进行现场观察(地面的干湿程度、秧苗的高矮颜色),讨论如何收花生。(花生在哪里?怎么收获花生?可以使用什么工具?)两天后,组织部分家长参与班级采摘活动。孩子们有的用铁锨挖、有的直接用手拔,大家干劲儿冲天,兴高采烈,不但幼儿此前没干过,就连年轻的家长也没干过这活儿,感觉很新鲜!随着黄绿相间的秧苗被拔起,在它的根部呈现出一簇簇白胖胖的鲜花生。孩子们手提战利品开始炫耀:“妈妈、老师您快看!这棵秧儿结的花生又大又多!”接下来开始摘花生,孩子们把花生从秧子上摘下来,放到大盆里,用清水洗净,送到伙房。当天中午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菜——煮花生。孩子们吃得可香啦!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幼儿在与自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感悟到自然的奥妙。此外,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一起实践,一起分享,一方面增强了师生互动与交流,一方面也能使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享成功的快乐。

寓教于乐,感受探索的乐趣

院里设置了一个小鱼池,一个时期之后就需要更换新水。我就把这个活儿交给了大班的幼儿,并跟教师提出注意观察幼儿即可,不要过多干涉。

孩子们来到小鱼池边,观看略微变绿的池水,商量着换水的方法。商量过后,分头去寻找舀水用的工具,不一会儿,就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手里拿着自己找到的工具:水瓶、可乐瓶、小水桶、小洗手盆、一个2米多长的塑料管儿……开始了给小鱼池换水的活动,他们一个个蹲在鱼池边用工具灌满水,然后把水倒进鱼池旁边的菜地里。因为各自为战,一时间鱼池边挤满了小朋友,显得很热闹、忙乱……拿盆儿、桶的小朋友效率就高,往返于鱼池和菜地间的次数就多;拿小瓶子的小朋友速度慢,因为灌水、倒水都用时较长。5分钟后稍事休息,休息的时候小朋友们相互交流:谁干的活儿多?谁选择的工具更好用?下边再继续干的时候怎样避免忙乱的现象?休息过后接着干,奇迹出现啦!不好用的工具被淘汰了,他们充分利用现有2个盆儿、1个桶自动将人员分成了3个小组,每个组成员之间开展接力赛。最后,小组成员之间一字排开,首尾相传,既提高率效率,也节省了体力。活动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让孩子学会了合作,这种创造性的真实体验,让孩子们受益终生。15分钟的活动结束了,孩子们面色潮红、兴致勃勃,鱼池里还剩下不少的水。孩子不甘心,想一鼓作气干完了。但因为时间的原因,小朋友的体力的原因,决定明天接着干,最后老师嘱咐小朋友回去后要好好休息,想一下还可以怎样干?

在回班的路上,我發现选择塑料管当工具的小朋友不是很高兴,我悄悄的问他:“你怎么了?”“我家鱼缸换水的时候,爷爷只用一根水管就行了,但是今天我怎么努力也没放出水来?”他一脸懵懂的样子。我小声儿安慰他:“不要急,回去向你爷爷问清楚原因,明天再来大显身手,好不好?”“好的!”他高兴地说。第二天,祖孙两一起参加了活动,用塑料水管排水,其他两组的小朋友也进行模仿,三根水管同时排水,几分钟的时间鱼池里的水就排完了。小朋友好奇的问:“为什么这样就可以了呀?”“这里边有科学道理。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去寻找答案!”老爷爷微笑着回答。

“体验式教育”顺应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因为是从幼儿的生活里取材,所以使幼儿倍感亲切,相信这些活动会为幼儿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第三幼儿园)

猜你喜欢

鱼池体验花生
三十年目睹之竿坑兴替
小张鱼池钓事(四)
多少堆花生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花生去哪儿了
鳄鱼池
我家的鱼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