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2035,职业教育如何打造“上海模式”?
2019-09-10
学生导报·初中版 2019年12期
匠心筑梦
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为题,“抓斗大王”包起帆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了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我走过的路,是一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个普通工人命运变迁之路,也是一条践行工匠精神的探索之路。”
在包起帆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中国工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一种持续创新的精神。不断将新技术融入产品中,不断形成持续的创造力。“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工匠、倡导工匠精神的好风气,让职业教育获得更大的重视和发展,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工匠摇篮
凭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一股劲,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杨浦职校校长卞建鸿带领杨浦职校的车身修理團队一次次挑战自我、奋力超越。从第42届的优胜到43届的银牌,再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夺金,一次次实现着上海职业教育“零”的突破。
卞建鸿校长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的夺冠和学校发展蜕变,畅谈了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及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城市产业发展中的价值。他坚信通过“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让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从杨浦职校起步”,推动学校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匠摇篮”。
迈向2035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到2035年上海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须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建成与其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其中打造一流职业教育是关键一环。”
在上海市教育功臣、原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看来,上海建设一流职教应当层次高移、类型突显、机制灵活、团队优异,“到2035年上海要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学习体验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必须把上海职教打造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