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李庆丰
李庆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纷纷外出务工,这就导致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祖父母或外祖母生活,缺乏父母对他们的呵护与监管,致使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内心的寂寞与忧伤,生活上的不便与环境歧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变得思想消极、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出现以我为中心、厌学、忧郁、恐惧等心理问题。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必须对其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新时代农村小学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上,而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具体来讲,对待学生应当和蔼可亲,进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实时地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待留守儿童,应实时地发现他們身上的优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赞赏,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去学习知识。例如,在教学《我喜欢》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中所列举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温馨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美景?当你身处其中心情应该如何?只有你用心生活才能体会美景无处不在;你在生活中看到哪些或者亲身经历过哪些温馨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打开留守儿童封闭的心理,才能使他们的心理逐步走向健康。
二、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布置适量的作业,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从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一是我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当实施差异性的方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类型的作业,可以帮助在学习上有困难、在生活中有自卑的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我在布置《林中乐队》一课的作业时,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发现生活的美好,找回生活的自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我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应选择有价值和具有代表意义的内容去练习,例如《老师,我想对你说》、《爸爸,你误会我了》这样的作文,可以使学生通过写文章来合理的表达并宣泄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排解心理不适和心理困扰。只有如此,才能在小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借助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通道和平台。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如在进行《我的奋斗目标》这一活动时,我设计一场辩论赛加深学生对目标的认识,树立更高、更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和熏陶,更容易获取他们的认同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课堂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师能够开发和耕耘,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洗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最终让学生变成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