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2019-09-10莫敏翔
莫敏翔
笔者近日在校听了几节语文推门课,总体来说能让笔者“心为之一动”的实在太少。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课堂脱离了语文的工具性,对学生灌输较多的思想教育,甚至还过多地跟学生讲道理,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结果把语文课上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或是思想品德课了;有的课堂脱离语文的人文性,把太多的精力花在字词方面的识记,结果把语文课上成一门工具课,感觉总是缺少了语文味。笔者对这几节语文课进行了深刻反思,归纳来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老师一直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有意或无意地突出课前的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反而使课堂教学像走流程似的,变得机械化,阻碍了课堂教学中灵动的生成,缺乏了课堂的乐趣,使师生和与课堂的生命力没有得到有效凸显;第二个方面是执教者没有把握住语文的实质性东西,总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习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课是工具性(即语言)与人文性(即精神)的辩证统一体这个概念。殊不知,教育是一个生命体对另一个生命体的影响,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靈魂的生命工程。
那么,老师应该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垫脚石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真正做到从课堂的角度出发,让师生生命体形成和谐共振。
一、正确理解语文课的本质
传统的语文课首先从文章中将生字生吞活剥出来进行单独识记,然后到词语,再到句,再到给课文分段,最后回到文章整体。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学生早已失去了对文本的兴致,长此以往,学生便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把握工具性(即语言)和人文性(即精神)的统一呢?特级教师王丽文无疑是这一方面的高手。
【教例回放】
生:(学生自由朗读文段)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师:大家看文中的这个“翩”字,左边是“扁”,右边是羽毛的“羽”字,有扁有薄的羽毛飞起来会是怎样的呢?
生:飞得高。
生:飞得快。
师:你们通常用“翩翩起舞”这个词形容什么?
生:形容蝴蝶。
生:形容像孔雀那样的鸟。
师:那只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蝴蝶、孔雀一样翩翩起舞。请大家带着感情再仔细读一读,一起来细细地品味风筝的飘逸,还有作者不一样的情怀。
——节选自王丽文老师执教的《风筝》课堂实录
对于“翩”字,王老师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识记方法,还教给学生在怎样的情景中运用“翩”字和“翩翩起舞”这个词,同时又从“翩翩起舞”这个词中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可谓是“一举多得”。
特级教师于斯霞早就说过:字词句篇不可分离,她提醒老师们在练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要注重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实实在在地抓住了语文课的真正本质,才会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才能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二、营造“先有情后成曲调”的课堂氛围
一堂好课的开头,就仿佛推开一扇窗,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花的芳香,草的清香便轻轻入肺,让人精神振奋。特级教师窦桂梅无疑是“煽情”的高手,她总是于开篇前,就营造浓浓烈烈的情感之网,不经意间学生和所有听课的老师便被网在网中央。
【教例回放】
师:同学们,听说有一位陌生的老师来给大家上一节语文课,还记得老师是从哪儿来的吗?
生:清华大学。(笑)
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述一个身边感人的故事,在我们学校有一位校友,名字叫做史铁生,年龄已有54岁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使他在21岁那年进行了高位截瘫,真是屋漏又遭连夜雨——祸不单行呀,在这一年,他的老母亲也去世了,作为儿子的他,多年来一直在用文字表达着对去世母亲的思念。
(课件出示:“我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合欢树》),请同学们默读上面这段话,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学生读完后积极举手发言)老师,我读懂了,我觉得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他把上帝召她回去作为自我的安慰。
生:我从文中“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这段话中,我体会到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实在太累了,也非常艰苦——“(老师板书:苦)
——节选自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胸有境,入境使如亲。”窦老师就是这样在开课中营造一个特别的“磁场”,让孩子在这种煽情的氛围中真正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所以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必须颠覆传统课堂中对教材预设的封闭(传统课堂中强调老师要一成不变地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封闭(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学生情感与态度的体验),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认识的封闭(过多地喊大口号,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了教育是人的教育,导致把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隔离开来)。
三、开放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生命潜意识
开放,意味着教师在备课前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及生命感悟,把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鼓励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自我的感受,最后在老师的引领中超越教材、课堂和自我。特级教师王丽文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文时,就充分开放了课堂,实现了“三个超越”,构建生命课堂,赋予师生特别的生命内涵——
【教例回放】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每一个人对于时间的珍视。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很小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懂得去珍惜时间,他们以为时间是永远都用不完的,王老师在上小学的时候还不懂得和时间赛跑,直到上了初中,读了一首题为《揽镜》的诗歌,才顿时醒悟了过来。今天我把它带来了,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它带给我们的启迪。
(出示诗歌,师带生读)
诗歌略(笔者注)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爸爸妈妈珍惜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静静地思考约1分钟)
生: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珍惜时间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为祖国奉献青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
师:教师这个职业非常高尚,作为他的同行,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生:我的爸爸是学校的一名义工,时间对他来说非常宝贵,珍惜时间意味着爸爸能为老师和同学多做志愿服务,为同学们每天的上下学安全保驾护航。
师:志愿者的职责就是怀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去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时间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是很宝贵的。
生:我的妈妈是五星级酒店的经理,珍惜时间对于她来说就意味着能为别人服务。
师:这个“别人”说得更具体一点,应该是什么?
生:游客。
生:(不好意思的)我的爸爸是一家网店的CEO,我觉得时间对于我爸爸来说意味着多赚钱。(笑声)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声是肯定你的诚实。只要做正行,不违法,不偷税漏税,多赚钱也是很光荣的事,还可以向国家多交税。
师:(走向低头害羞的小姑娘)我看你一直低着头,能和我们谈谈你的看法吗?
生:(小声地)我爸爸身体不好,他一直躺在床上,还需要家人照顾他。
师:哦,对不起,孩子,让你难过了!你觉得爸爸不能工作了,珍惜时间对于他来说还有意义吗?(生沉默)
師:她对这个问题很迷茫,显然她需要帮助。谁能告诉她?
生:我觉得他爸爸虽然生病不能工作了,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对于家里人就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时间对于他来说也非常有意义。(掌声)
……
——节选自王丽文老师执教的《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
在课例中当学生说“我觉得他爸爸虽然生病不能工作了,但是只要他还活着,对于家里人就是最大的精神支柱,时间对于他来说也非常有意义”时,在场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笔者感觉这掌声就是回应学生对生命尊重的最真切体验。而这种体验就是王老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的独特体验最终超越了课堂、文本和自我。
从以上课例中我们有认识到——开放,不仅仅意味着课堂程序的开放,更意味着人性的彻底解放。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言论自由,有着独立特行的思想。在师生交流、互动的学习碰撞中,学生已不再是一个个“扯线木偶”。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课堂学习则是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捆绑在一块实现生命飞跃的一个重要过程。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剩下的就应该是人的素质。当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在你的耳畔或者是心间还萦绕着久久挥之不去的感动,这感动应该是师生在课堂中激情与智慧碰撞的结果,是不可重复的,而这就是一堂充满生命力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