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9-09-10张青新
张青新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呢?一是课题导入,紧扣生活;二是知识讲授,回归生活;三是设计练习,贴近生活;四实践活动,投入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學;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只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是那么的亲近,是那么有价值,进而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呢?
一、课题导入,紧扣生活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每节新课的导入总会潜心研究,精心策划。但无论如何精心策划,都必须紧扣学生的生活。试想,一个跟学生生活毫无关联的课题导入设计,它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吗?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吗?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七册中的《三角形的特征》时,笔者这样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都是优秀的少先队员。你们脖子上戴的是什么?”“红领巾!”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真响亮!现在请同学们解下红领巾,并平铺在桌面上。”笔者和蔼地说。学生相互愣了一下后,纷纷解下脖子上的红领巾,整齐地把它铺在桌面上。这时,笔者因势利导,说:“大家看看,你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学生不约而同地叫起来。笔者紧接着说:“对!就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三角形的特征。好不好?”“好!”笔者在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中板书了课题“三角形的特征”。这样的课题导入就紧扣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跟自己是那么的亲近,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朴素哲理。
二、知识讲授,回归生活
单纯的数学知识是公式化的、形式化的、抽象化的。学习数学知识在许多成年人眼里,都是枯燥无味的,何况是小学生呢?因此,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必须使之形象化、趣味化、具体化。要实现这点,教师教学时,就必须把知识回归生活。所谓回归生活,就是说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建立在现实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数学知识,抽象出数学问题,使用各种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概念,获得合理的解答,并确认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周率”时,笔者不是简单地呈现“圆周率”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分组量出各自所带的圆形物体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让学生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的结果,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同规律,从而确立“圆周率”的概念。这种从现实生活背景出发引入新知识,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索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猜测、验证等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练习设计,贴近生活
许多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往往注重了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练习形式与练习内容的生活化。单纯的解题技能的练习设计,是把学生看作一台学习的机器,一台解题的机器,认为学生只要能掌握数学知识、能解题就够了。而实际上学生是个活生生的人,在任何的学习过程中,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情感活动。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影响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题,才能让学生感觉生动有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应用,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按比例分配”时,笔者设计了这么一组练习:
1.身边的数学
(1)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份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了49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
(2)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光明小学六年级3个班平均每班做好事120件,已知一班、二班和三班做好事件数的比是5:6:7。三个班各做好事多少件?
2.做个公正的“小法官”
(1)场景:小花、小李、小王共同承包了一项工程,获得劳动报酬3600元。已知小花工作了3天,小李工作了4天,小王工作了5天。小花说:“平均分,每人1200元。”小李说:“不行,我工作时间多,应该多得些。”小王说:“我要得2000元!”三人闹纠纷。
(2)如果你是一位法官,你认为他们的报酬应如何分配才合理?为什么?
3.做个理财小能手
中国人过年有给压岁钱的习俗。假如过年时爸爸给你70元,妈妈给你50元,你计划怎样分配使用这些钱?
要求:(A)写出各方面使用费的比;
(B)算出各方面(至少含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费用;
(C)简要说说你分配的理由。
这样的练习设计,完全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公正感和理财意识。同时,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解题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实践活动,投入生活
数学之所以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同样在于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努力发掘有价值的实践课题,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投入生活,亲身实践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无限魅力。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笔者会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这么一道实践作业:如果学校计划粉刷我们班的教室,你能给校长提交一份合理的预算书吗?看似一道简单的实践作业,其中却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1)是测量教室的棱长总和,还是测量粉刷的面积之和?怎样测量?(2)是市场上有哪些涂料?选用哪种?价格是多少?需要多少涂料?(3)请谁粉刷?工钱是多少?只有明确了这些因素,并付之实践后,学生才可能交出一份合理的预算书。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