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9-09-10姚苑兰
姚苑兰
【摘要】本文关注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常态课和公开课中的教学状况,分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失的若干问题,如,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欠多元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过于追求生活化教学等多个教学问题。本文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注意这些加以改进并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在现实小学语文课堂中,有些细节我们觉得司空见惯,不少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不被重视也不觉得存在什么问题,也没有认真思考其背后的理念和缘由。笔者借助于近年来的听课经历,并整理听课笔记,发现部分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不够及时,教学反思浮于表面。一是教师文本解读欠多元化。一些教师在处理课文解读时,由于怕影响基本解读,往往只抓住一两个训练点,一条单一的线索走到底,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二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下降。低年级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积极,表达生动有趣,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变得不太愿意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发言也是只言片语,变得越来越沉默。尽管教师教了学生很多语用技巧,多数学生仍不能正确运用語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三是过于追求生活化教学。部分教师孤立了解生活化教学,片面理解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字义,一味追求生活化,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过度地将各种生活实践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并不是以语文学科性质为本,导致偏离语文生活化教学目标。四是课堂讨论互动流于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对课堂互动只是流于形式,追求表面。通常表现为互动的话题并非针对课文重难点而展开讨论,并且讨论的话题深度不够,师生之间并没有产生思维碰撞,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十分有限。五是古诗教学欠缺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了解诗人、解词释句、串讲全诗这种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缺乏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只能是浅表的学习,并没有深入感悟意境,体验情感。六是课堂提问策略不够有效。在现实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仍然存在局限于几种固定的提问方式,提问的目的不明确,形式单一、层次不够合理;同时也存在提问太简单或太容易,教师语言过于乏味等的现象,教师没有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学情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同伴或小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认知。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
1.深度解读文本,切中教学价值
课文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其实是很大的,由于作者写本篇文章的时代不同,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改变。因此,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同样是可以多元解读的。在认同作者的价值取向一面后,多引导学生多一些讨论,跟当今的价值观联系起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的看法。但要注意,深度解读文本必须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还要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师要解读在学生之上,将课文内容整合起来,找出人物或事情之间的联系,并沿着一条主线,带着学生游走于字里行间,去感受、体验、思考和感悟;教师还要想在学生之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在脑海中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状况或问题,提前将学生的学习路线预设出来,这样才能够知道如何搭设“脚手架”,适时发现学生的回答中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内容。
2.加强语言实践,精准表达自我
学生的语言学习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同时也要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应接纳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发言精彩与否,都应认真倾听每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教师应时刻保持友善和包容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让学生不必为自己是否说错而感到焦虑,对于性格内向、胆小内敛的学生则可以在小组交流的时候表达观点即可,相信他们总有一天能克服内心的胆怯,努力做到清楚地表达自己。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尤其要注重话语精炼、不重复啰嗦,创造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同伴之间进行语言实践,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自由地运用语言精准表达自己,清晰表达自己。
3.秉持语文特性,巧用生活资源
教师要从理念上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以文本为基准,逐步摸索,走循序渐进的生活化路线。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最高标准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生活化改造,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创新文本内容。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引入课外新的信息,鼓励学生巧用网络多媒体资源,适当利用教材之外的书籍报纸资源进行生活化教学。要有机结合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让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融入生活,用语文知识去丰富生活、提升生活品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其实就在身边,对语文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4.师生平等互动,促进思维发展
实质上,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并不代表提的问题越多效果就越好,问题的关键在以学生的思维互动为核心。教师在适切的时候进行提问互动、讨论互动、情感互动、表演互动,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梳理、疏通和衔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有教学机智。
5.整合优化策略,深度教学古诗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核心素养同时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应首先思考如何基于古诗,把哪些内容整合进来帮助学生学习。比如可以将诗人同时期的作品整合一起进行“组诗教学”,探究更多的相同之处和不同点,更加深刻、深入感受诗人巧妙的表达以及在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古诗内容进行选择运用。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诗中抓关键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内容梳理,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建立整体画面;可以将同一诗人同一时期的诗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巧妙比较,建立联系,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走向深入;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有趣的对话中进行体验,进一步感悟意境;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当堂背诵,注意朗读积累,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迁移运用这些诗句进行表达。
6.设计挑战性问题,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堂提问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要以对话为核心,构成对话的基础和纽带而存在。有好的问题才能有好的教学,有效提问要以学生为本,要切实做到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根据不同文本和学情设计挑战性问题,比如,基于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具有包容性的问题“这篇课文当中有哪些句子打动了你”,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多元答案的问题“课文当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哭?又为什么会大声叫喊?”分析人物形象具有深刻性的问题“面对……情况,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表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等等,教师在设计挑战性问题时,但要注意从课文的核心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疑惑之处出发,从学习难点出发,在关键处进行恰当点拨,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提问的表述同时要清楚,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适当追问,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经常给予赞扬并加以点评,而不是笼统带过,让学生乐于回答,做到人人在课堂上都要认真思考、关注课堂。
二、结语
本文剖析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些现象和细节问题,深入思考该如何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当然所谈的课堂缺失问题并不代表全部,不能一一列举。教师应多思考如何在平时的每一节常态课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练就好扎实的基本功,多磨常态课,同时,教师必须懂得如何换位,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教学,思考教学,从中不断改正缺点。日常教学中也可多运用课堂录像的手段进行反复观察,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和值得关注的细节,使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丽娜.让古诗学习深度发生[J].教师月刊,2018(1):104-107.
[2]陈冬梅.挑战性问题的设计[J].教师月刊,2018(8):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