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路径探索

2019-09-10王昕孙智慧

产权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

王昕 孙智慧

[摘要]中国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在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特点及存在的提升空间,探索构建基于标准化支撑和多元化生态系统的“易农村”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易农村”体系填补了市场空白,运营成效显著,对于推动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易农村”  创新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与此相关,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和《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5号)两份文件对市场进行指导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村级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国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机制创新,需要从供给端发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探索完善公平、高效、科学的交易平台运行机制。

1  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包括土地和房屋在内的各类农村资源流转受客观因素制约,难以进入市场进行自由交易,由此带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2015年初《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就农村产权现阶段可交易的品种做出明确规定,其中涉及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體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建设项目招标及产业项目招商转让等八项。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1.1  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意见》规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可扩展功能主要包括“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抵押融资”等,基本目标是发展成为“三农服务综合平台”,通过市场规律来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确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农村产权交易为抓手,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从法律和政治上的产权主体转变为真正享有收益权、分配权、处置权等为一体的产权主体。

二是建立规范、完整的市场交易规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且严格执行公开挂牌交易的相关行业准则,以推行管理信息化、合同范本应用等方式来有效确保交易过程阳光透明,以市场交易规则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三是加快农村资源要素按市场规律有序流转。高效、有序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转让方与受让方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实现以市场交易的方式发现价格与投资者,体现出有效市场信息集聚、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农村存量产权资源要素高效、顺畅流转。

1.2  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

《意见》对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设立、运行和监管等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0多个县(市)、13000多个乡(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了1200多家依托林业管理部门设立的林权流转服务中心。但上述统计数据的背后,是农交所职能单一、实际成交项目偏少,尚未完全实现产权交易市场的“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等功能。

国内现代意义上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最早于2008年在成都建立。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率先成立的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2009年4月,武汉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设立了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之后,上海、天津、重庆、杭州等十几个大中型城市也相继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机构。

纵观国内先进地区产权交易机构的经验作法,总结得出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以公司制为特征的市场化。先行成立的成都、武汉、上海、杭州等地农交所均为公司制,其中成都农交所为股份制公司,其余三家皆为国有独资公司。从发展目标看,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农交所也都试图跨出行政界限、力求辐射区域乃至全国。

二是以部门整合为特征的平台化。部分典型地区在交易平台上实施了归并,将过去分属规划、国土、房产、农业、林业等不同机构的业务进行了整合,搭建了统一运营交易平台,以此简化了业务流程,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同时也便于市场主体的咨询和交易。

三是以上下级联动为特征的网络化。典型区域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力求打造多层级网络化体系。例如成都农交所先后成立分所和乡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构建市、县、乡三级平台和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杭州农交所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联动,辐射区域八区五县(市)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四是以产权要素汇聚为特征的综合化。典型区域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具有集合农业要素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特征,既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林权等权益类产品,也涵盖资产类产品交易(农业生产设施、二手农具、大宗农产品现货等)、以及股权类产品(如农村集体和农业企业股权托管、融资及转让)以及部分指标类产品交易(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设用地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等)等。

五是以制度建设为特征的规范化。典型区域农村产权交易机构普遍注重制度建设,制定相关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规则等系列规章制度,机构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规范运作。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培训机制、统一监督管理。

基于不同区域经济社会与市场发展状况建立起来的农村产权市场交易平台,为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提供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的服务。同时,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发展在制度体系建设、规范化操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甚至部分起步较早、发展较好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市场化、标准化、线上交易、文件发布、平台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权交易市场化程度偏弱。受地域限定,部分区域市场化推广渠道易受限,许多仍处在“小流转”中,以“请进来、走出去”为特征的“大流转”媒介相对缺乏。市场发展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来进行有效补充与完善,例如围绕农村产权交易业务提供交易信息发布、委托交易、线上拍卖、金融配套服务等。

二是标准化建设水平相对偏低。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合理、规范的交易规则、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及信息披露办法能有效保证交易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保护参与各方的合法权利,统一的交易规则便于投资人参与不同交易中心所组织的项目。但目前农村产权交易领域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各地做法不一,交易质量无法控制。

三是大部分平台未实现全程在线。部分地区的产权交易平台只是起到信息发布功能,尚未实现线上报名、竞价、结算一体化功能,做到全过程留痕。项目线下操作,无法杜绝竞买人信息泄露、围标、串拍行为,提高了竞买人往返参与成本,同时,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数据的采集运用及监测。

四是信息整合发布平台不健全。没有形成农村产权交易集聚的“淘宝”平台,现有分散的交易平台(网站)大多有效运营程度不足,无法做到对潜在投资人项目信息的主动推送与触达,投资人需在以县为单位的交易中心网站上浏览搜寻意向项目,耗时耗力。

五是平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缺乏顶层设计,统一建设,各地电子交易平台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现象,部分县级平台建设软硬件投入动辄高达几百万元,给开发主体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2  “易农村”体系的运营机制分析

针对当前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为了填补市场空白,提升农村产权交易整体水平,为不同区域农村产权交易中遇到的共性和差异性问题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模板和规范化的路径选择,全国多家知名产权交易机构联合打造了基于标准化支撑和多元化生态系统的“易农村”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易农村”以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平台为依托,打造“互联网+产权交易服务+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模式,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农村资源市场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服务优化升级,为具备相应条件的农村产权交易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满足其多元化交易需求。

2.1  “易农村”体系的主要功能特点

“易农村”体系集成完整的业务发布系统、电子交易系统、资金结算系统和交易监督系统,形成了一体三层的组织架构和完整的交易平台,主要功能特点概括如下:

2.1.1  “易农村”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支持。平台以覆盖产权交易、招投标等业务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建有覆盖全部农村产权交易品类的产权交易标准156个、政府采购代理标准123个、专业模板543个,作业文件56个,这些标准均嵌入系统,帮助交易中心实现全系统的流程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

2.1.2  “易农村”建成“农村产权交易”、“涉农招标采购”、“农特产品商城”、“衍生服务集群”四大功能板块,形成综合型服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提供阶梯竞价、一次性报价、荷兰式拍卖等线上交易工具;“涉农招标采购”对涉农工程、服务、货物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6种在线招标采购方式;“农特产品商城”为特色农产品提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衍生服务集群”多维度、全方位为农村产权交易、招标采购提供审计、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及“产权贷”“交E融”“政采贷”“应收贷”等金融产品。

2.1.3  “易农村”实现了制度与技术防腐。“易农村”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群和模板群为基础,实现流程化管理、标准化操作;平台通过“物理隔绝”和“技术隔绝”,实行“三方隔离,双重保密”,即机构方、竞买方、平台相互隔离,并做到信息保密、过程保密;平台管理权限分离,相互监督及操作痕迹实时记录,防止暗箱操作,杜绝权力“网外循环”;成功对接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及多家省级公共资源监管部门等多个交易监测平台,便于监督方实时监测交易过程,公安部三级等保,双向加密、资金三方存管,防范黑客入侵、保证信息安全,有效保障了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阳光透明。

2.1.4  “易农村”以多元化方式有效提升交易各方的体验感、满意度。平台采用电商化运营模式,将生态流量分发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利用航拍、全景、VR等高科技传媒展现方式与大数据精准营销手段,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和精准度。以公告页面为例,其中的30秒视觉区包含项目全景VR展示、视频展示、收听展示及地图坐标展示等。

2.1.5  “易农村”“打造多渠道信息分享机制。“易农村”与 “e交易”及合作移动门户(网易、搜狐、头条、腾讯等)的三网一体信息推送体系,构建多平台信息定向推送机制。例如,项目公告页面设有微信二维码分享的按钮,实现微信一键分享功能;通过移动端APP、H5定制推广海报;“e交易”微信公众号可以同步推送项目信息等。另外,对于热门标的、批量标的组织专项推广,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

2.1.6  “易農村”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易农村”持续创新,通过农村产权供需方大数据中心建设,在打通双向交易通道基础上,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形成可对各类交易主体及行为、资产现状、资金流向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平台设置了曝光台,将违约的交易主体在平台曝光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并接入地方征信平台。

2.2  “易农村”体系的运营优势

“易农村”体系辐射区域、面向全国,率先在国内农村产权交易领域探索以“互联网+” 为特征的标准化无缝隙对接模式。具体运营过程中,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互联网+”机制推动的平台可复制、易推广。使用“易农村”平台体系,交易机构无需投入硬件网络设备及部署本地应用软件,通过互联网即可使用平台,能够有效降低网络系统开发、运维的投入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依托云平台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及模板,從流程配置到机构上线最多不超过15天;另外,云平台提供标准化接口,可顺利实现与机构网站、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的系统对接。平台打造的标准化规范运营体系对“易农村”在全国范围的复制推广形成了有利的保障。

2.2.2  大数据支撑的资源要素有效配置。“易农村”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实效应用,实现定向智能搜索推送与项目精准对接。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一体化建设中,“易农村”能够有效汇聚全国范围内项目、客户、市场等各类要素资源与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分析、数据匹配,分析研判交易机构、投资人、地域分布等细节参数,根据不同区域产权市场的结构和特征、不同区域投资人和供应商的行为习惯、不同类型标的交易特点等,解决信息不对称、错配等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为交易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2.2.3  标准化体系保障“跨要素、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优势。“易农村”打破信息孤岛现状,统一模板、统一规则,通过对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的再塑,助力农村产权交易展现新模式和新生态,推进农村产权市场向纵深发展。“易农村”以标准化体系实现了交易操作全过程留痕、实时监督,成功避免了交易的违标、窜标等违规情况的发生,保障了交易过程的透明公正,为不同区域、行业生产要素的“大流转”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保障。

2.3  “易农村”体系的运营成效

“易农村”平台已实现内蒙古、湖南、广西、江苏、山西、黑龙江等全国16个省市(区)的50余家省市级产权交易、招投标代理机构及大型企业成功入驻;拥有全国各类交易机构、供应商、竞买人等近6万家中高净值会员;累计挂牌项目1494个,成交项目1188项,成交金额4.96亿元,平均增值率7.4%;农特商城入驻卖家13家,农特商城累计交易3921项,成交总额41.65万元。

2.3.1  有效盘活了覆盖区域农村产权类交易市场。平台上线以来,覆盖区域各类存量产权交易项目得到有效盘活,以资产招租项目为例:常州天宁区红梅街道红菱村委首批13套商铺招租项目,成交率100%,其中一处商铺经过161轮次激烈的报价后,增值率高达941.42%;钟楼区五星街道飞龙路商铺招租项目,也成功增值460%。诸如此类的案例验证了平台在发现客户、发现价值上的强大功能。

2.3.2  为农业项目实施提供了专业化的电子招投标解决方案。例如:2019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通过公开询价的方式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采购拖拉机,该项目预算金额为518万元,成交金额为490万元,直接为企业节约资金28万元,节资率为5.41%。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依托“易农村”电子招标采购平台为50余家国企在工程、货物等多个领域提供专业服务,采购金额达52.84亿元,平均节资率14.71%,节资额9.1亿元。

2.3.3  内联外拓,形成线上交易新局面。平台持续推进自我优化、不断加强外部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对内,提高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打造以农村产权为核心的多维度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针对“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积极拓展涉农金融服务机构入驻,在高效服务农村产权流转的同时,实现金融效应的最大化,有效引导资本支持“三农”发展,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对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与其他地区交易机构的融合发展、相互赋能,外部产权机构入驻挂牌共同推动了平台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平台创造的农村产权线上交易“广西1+N模式”、“芜湖模式”等典型模式受到国务院国资委、江苏省纪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实现“一村一例”到“百花齐放”,促进了中国农村产权市场大发展。

3  “易农村”对完善中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意义

“易农村”体系以信息技术为引擎,着力实施农村产权交易“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无缝隙对接,探索构建覆盖全国的“农村产权交易大数据平台”,开拓出一条推动政府农村监管治理模式转型,有效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3.1  有利于推动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易农村”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易流程规范公开等标准化服务来有效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对接来引导农村产权进入平台流转交易,开拓农村产权潜在市场,挖掘农村产权市场价值,带动了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平台积极探索打造线上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实现了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互联网+农业”及“促进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功践行。

3.2  有利于完善农村自治法治相结合的联动体系

“易农村”体系基于严格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参与主体面向市场双向选择,交易程序严格把关,公开透明;通过一系列规范合同文本设计,明确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经营权等不同行使主体的权利、责任、义务,规避了交易主体间的矛盾纠纷,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力地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化、公开化、常态化的产权交易模式,有效防范在农村施工建设、分配安置等环节暗箱操作风险;通过推进集体资产经营依法合规、管理民主规范,解决了过去产权交易价格、对象、期限等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从源头上遏制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提升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

3.3  有利于实现农村资产保值增值

“易农村”立足服务“三农”的专业化运营机制,集成农村产权业务的特色模式,推动中国农村产权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农村资源要素的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平台打破了传统区域分割造成的农村产权交易量偏少、定价能力不足和融资效率偏低等问题,以强大的信息化功能技术和全方位配套服务为支撑,对于推动农村产权合理流转与资源整合,充分挖掘农村产权价值,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具有积极意义。

3.4  有利于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易农村”推动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配套投融资服务机制,解决了贷款抵质押资产的市场估计及不良资产快速变现难题,解决了资产入股估值“痛点”,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流向农业和农村,进一步盘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跨区域自由流转,全面推动涉农资产资本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多元化集成相关金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优势,实现产权交易与投融资板块联动,开发出的贴近“三农”的系列金融产品,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量身定制的抵押融资和贷款服务等金融支持。

3.5  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

“易农村”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速实现农村扶贫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平台以“精准扶贫”为目标着力打造面向全国的“农特商城”业务板块,以原产地直供、授信商家、全流程可溯以及贴心线上线下专属客服为宗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农特产品。“农特商城”打破了偏远地区信息封闭的状态,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网上销售发展农业订单,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的销路,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经营方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通過供需垂直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层级,发挥互联网扁平化优势,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大数据集成平台快速实现客户聚集和精准定位,发挥会员客户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扶贫攻坚战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易农村”体系构建的标准化集成云平台,实现了项目信息、投资人、资金等要素的汇聚共享,其开放共享机制在农村产权交易一体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农村产权流动和资本融通。从运营实践看,“易农村”的创新作法可复制、易推广,可以在全国更大范围开展创新试点。

(第一作者为常州创业投资集团董事长)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