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电厂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与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探究

2019-09-10罗金宝

消防界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发电厂

罗金宝

摘要:电力企业运行的安全事关社会民众和经济发展。在运行管理工作中,运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电力事故的重要因素,值得发电厂关注。本文围绕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和安全行为能力评价议题进行了探究,对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为能力评价,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发电厂;不安全行为;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

在安全事故因素调查中,因人的原因而导致的事故比例占据了70%以上,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成为安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发电厂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生产设备、制度流程等方面的关注较多,忽视了人员行为的因素,而这恰恰是导致发电厂生产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此有必要加强对发电厂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提升发电厂全体运行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力。

一、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分析

在发电厂中运行部门几乎参与了电力生产的所有环节,一旦运行人员出现闪失,引发事故,则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运行人员面对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如生产设备运行中产生的噪音、监控设备信号辐射等,另外由于电厂不间断生产的倒班工作模式,导致运行人员作息不规律,体内生物钟被打乱,工作中身体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而工作内容单一枯燥也会造成运行人员精神紧张,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工作环境是运行人员必须面对的,也为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对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国外研究人员将不安全行为分为非意向行为和意向行为两大类,如下图所示。我国在企业员工安全事故中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具体内容包括:错误操作、造成安装装置失效行为、不安全设备使用行为、使用手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物件存放不当行为、擅自进入危险场所的行为、攀爬位于不安全环境或位置上的行为、起吊环境停留或作业行为、设备运行过程中检修调整或清洁行为、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或使用不规范行为、着装不安全行为、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的行为。

基于人的认知行为模式,结合发电厂运行人员的岗位特点,可以将运行人员的认知行为过程分为感知、判断和行为响应三个阶段。

感知阶段是运行人员从外界接受信息,如操作指令、设备参数、声音信号、光源信号、异常状态、危险信号等,在这些外界信息的刺激下,运行人员要进行分析判断,哪些信息是有利或有效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害或无效的信息,而分析判断的过程也就决定着运行人员是否会作出不安全行为。这一阶段运行人员可能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设备信号不明显难以引起运行人员的注意、信息呈现时间过短,运行人员反应迟钝或认知感应滞后、对外界信号的分析或推理出现偏差造成信息判断失误、运行人员本身的视觉或听觉能力受限對外界信号辨识能力水平较低、对外界信息的收集不完整不客观,导致信息歪曲或信息遗漏,在运行人员经验较少的情况下盲目自信,产生不安全行为、运行人员生理或心理有缺陷,容易在外界信号影响下产生错觉。

判断阶段是运行人员对收集到的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对生产状态的安全或危险进行判断。这一阶段运行人员可能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记忆力差或受到外界干扰导致本来的持续性行为中断、信息交流不充分或信息延误造成判断失误、受到思维定势和主观经验的影响,分析推理偏差,倾向于本能行为,做出不理智行为、决策保守或错误导致实施行为失效或有害。

行为响应阶段更多是上述两个阶段的延续性反应,只有感知和判断阶段没有失误才能形成科学正确的行为。这一阶段运行人员可能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运行人员的不良习惯导致惯性不安全行为发生,生产作业工具性能缺陷或布置存放有问题,紧急状况发生时运行人员在过度紧张状态下丧失了基本的分析判断能力导致不安全行为。

二、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人员本身因素:如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运行人员所具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运行人员的性格特征、人员的身体机能因素、人员的心理情感因素,这些都属于人员本身的因素,会引发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组织因素:运行人员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在发电厂的生产链条中,并且受到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影响。常见的管理组织因素包括管理组织决策、生产任务和目标、生产管理制度、企业组织或团队的文化氛围、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沟通交流等。

外界环境因素:这一类因素又可以分为作业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包括设备噪音、粉尘、高温、辐射、危化品、环境整洁度和美观度、人机交互界面的简洁清晰度。社会环境因素包括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生活处事态度、家庭生活和谐度。

三、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及指标体系构建

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是安全行为的重要保障,为了防控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危害性,有必要进行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人员本身因素、管理组织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分析,对安全行为能力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人员本身因素、管理组织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在对应的一级指标下又分别包含相关的二级指标内容。例如,人员本身因素又分为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个性特征、生理机能等二级指标,安全意识中分为安全法规标准认知、安全责任、工龄或岗位经验等三级指标;安全知识和技能分为安全生产知识掌握程度、紧急突发状况的现场应变能力、岗位操作水平等三级指标;个性特征分为性格类型、情绪稳定性等三级指标;生理机能分为性别、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三级指标。管理组织因素又分为组织决策、管理制度、组织安全文化、组织团队氛围、沟通交流、等二级指标,管理制度中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作业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设备安全使用制度、紧急状况应对管理制度等三级指标;组织安全文化分为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安全物质等三级指标;组织团队氛围分为团队凝聚力、团队和谐度、员工归属感、员工在团队中的价值体现等三级指标;沟通交流分为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部门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交流、部门之间的交流等三级指标。外界环境因素又分为价值观、生活环境、作业环境等二级指标,价值观分为国家安全生产形势、对社会的安全认知、安全思想意识、行为安全理念等三级指标,作业环境分为设备先进性、生产设备摆放、作业环境的整洁度、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性、人机交互界面的清晰度等三级指标。以此类推,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再到三级指标,逐一完善运行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结语

电力行业担负着国家能源供给的责任,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事关民众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必须加强对发电厂运行人员不安全行为研究,构建安全行为能力指标体系,如此才能更快速有效地提升发电厂运行人员的安全行为能力。

参考文献:

宗涛.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J].科技视界,2018(23).

李京.电力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J].现代职业安全,2018(09).

谢柳生.基于事故根源的冶金企业员工安全行为能力测量与评估研究[J].消防界(电子版),2018(02).

陈东旭,蒋永清,王博.行为安全方法论研究综述[J].煤矿机械,2018(05).

黄浪,吴超,王秉.基于信息认知的个人行为安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情报杂志,2018(08).

猜你喜欢

发电厂
海岸发电厂
破坏发电厂
破坏发电厂
发电厂类型(三)
发电厂的类型(二)
用于发电的发电厂类型(一)
发电厂实时成本解析
简易母差保护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GE携手First Solar共同打造新一代光伏发电厂
自动化在发电厂电气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