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2019-09-10张孝龙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作文

张孝龙

“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的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标语。这个响亮的标语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材需求的大舞台。这就需要教师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打造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的生活观、价值观的目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是时代的产物。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语文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方法。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决定一切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室里都装上了班班通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课堂内容变得直观丰富。为学生的学习设置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看视频、放映幻灯都能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另外,不要让作文教学流于形式。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充分体现。虽然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深知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一样平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和词组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语文不仅是人文教育的工具,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智慧关系到一个人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未来的时代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时代,知识量的不断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有限的课堂内我们只能传授方法,把课本当学习的范例,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让他们把课本作为学习的引擎,举一反三,而不是把课本当成学习的终极目的。既要完成举一反三的任务,也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多地学习、實践、体会,才能达到学会自我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作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