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9-09-10林秀伟刘长增
林秀伟 刘长增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发展交往能力,强調个人责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过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探索,正是从失败中让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时机
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难点。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作一适当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放了一段在学校餐厅拍摄的同学们选择不同食品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分别选择米饭、面条、水饺、汉堡的人数,并制成扇形统计图。放完录像后,老师问:统计好了吗?学生摇头。老师又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摇头,说:人太多,记不下来。老师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吃米饭的人数,有的数吃面条的人数,有的数吃水饺的人数,有的数吃汉堡的人数,再放录像,顺利完成了任务。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动脑、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自己设计方法来验证。学生如果独立探究的话,学有困难的就无所适从了,其他同学也很难把性质探究完整。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这些角色具体表现为:
(1)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二种情况:闲聊(与课题不相干的交谈);冷场。此时老师要合理地进行组织、调控,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头就夭折,或者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3)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当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如果确实完成了,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教学不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呈现出多种途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小组合作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以评价形式看,有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小组自评与组间互评。从评价功能看,主要有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小组合作活动中;激励功能:通过评价,肯定和鼓励被评价者,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在学习统计图时,有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何收集全校三个年级的近视人数。一位组员说可以趁大家在操场上做操时数戴眼镜的人数,其他组员马上反对,这个方法不准确,因为有些近视的人做操不戴眼镜。又有一位组员说可以到各班班主任那里去调查,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鼓励这个小组还有没有更巧妙的办法。受到鼓舞,组员们又得出了在广播里通知,让各班班长来汇报近视人数;直接到校医那里去查询等方法。可见,同伴评价,小组自评,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我将继续边实践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