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学视角下的顾恺之人物画研究

2019-09-10任晓玲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顾恺之人物画美学

任晓玲

摘要:有人认为“除春秋战国时期外,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就是魏晋南北朝,这个时代也是最无拘无束的一个时代。”但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却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物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的代表。在画人物画时要求刻画人物形神兼备,逼真传神。中国绘画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代表为顾恺之,他画人物时注重“传神”的表现,最注重的是对人物眼睛的描画,他认为眼睛最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中国绘画思想到顾恺之已成系统,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的人物画在顾恺之的绘画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美学;顾恺之;人物画

1 顧恺之的艺术特色

对人物精神面貌的描绘是顾恺之最为看重的,其中,他又尤其重视对眼神的描绘。他认为绘画中人物形象的丑与美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对人物神情的描绘。他明确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绘画表现对象在塑造形象时不能仅仅满足相似的外表和人物动态的自然。通过这些提出了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随着这一要求的提出,使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艺术表现的融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线描,在中国画中占据重要地位,线用的好,一勾一画间就可以把人物的神情动态表现的淋漓尽致。顾恺之更是其中的翘楚,线描不仅是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的手段,更是可以作为表现人物神态的手段。他被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连绵、循环超乎”的线描法正与他的内心情感世界相一致。成为与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相融合的整体,并且将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

2 顾恺之作品赏析

2.1《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一共有三段,第一段表现的是黄昏时曹植带领士兵返回封地,在路上休息时看见洛神的场景。士兵们看见洛神目露惊艳之情,而曹植也目光灼灼的看着漂亮的洛神。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描绘了洛神离去,曹植不舍的场景。场面盛大,热闹非凡。最后一部分描绘了休息结束启程赶路的场景。也表现了曹植对洛神的思念。

2.2《列女传·仁智图》

《列女传·仁智图》画面中的构图充分体现了"神"与"势",在画中把"神"与"势","气"与"风"进行了完美的结合。顾恺之前期的绘画大多都只能从描写人物动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到了顾恺之的时代后,对人物神态的表现才开始被重视,并通过画面构图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由此做到了人物画中的“传神”。顾恺之对人物精神面貌以及人物面部神情的描绘,使人物画有了质的飞跃,为人物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从汉代起,开始流行以瘦为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仍然流行,在一些史料中,也多次提及了以瘦为美的事例。"骨"可以用来体现瘦,"骨"说的是人体的骨骼,在衣褶的转折处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列女传·仁智图》中,画面人物形象虽然没有达到骨瘦如柴的地步,女性的纤细身材却仍可看出,再和衣服的飘逸之感相配合,就把“瘦”“骨”表现的淋漓尽致。

顾恺之在绘画方面发挥了极高的的艺术创作力,从文学艺术向造型艺术转化被他完美的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言:“人称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盛赞其艺术天赋与创作才华;元汤在《画鉴》中称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更是对顾恺之画作中美学价值体现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屈波.大众文化的边界与全国美展的演变[J].艺术探索,2007(1):45-47.

[2]何秀萍.图像史料应用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5):51-52.

猜你喜欢

顾恺之人物画美学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由“象”达“意”——唐代人物画设色方式探究
《洛神赋图》之三
纯白美学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顾恺之募捐
顾恺之的“痴绝”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