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高年级古诗文与写作的巧妙连接

2019-09-10石向娣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多角度写作技巧古诗文

石向娣

古诗文以精美而简练的语言呈现出优美的意境,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写作从古诗文中获得了素材,从而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将古诗文与写作进行巧妙连接,有利于教学效率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从素材迁移、语言练习两方面探讨了小学高年级古诗文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诗文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古诗文的语言美、声韵美、意境美与情感美,对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思想发展有积極的作用。写作是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水平的体现,旨在锻炼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观察分析、记叙描写等方面的能力。若以古诗文为载体开展写作教学,或将写作贯穿于古诗文教学中,将古诗文与写作巧妙连接,达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目的。下面尝试探索这样的教学路径,以期为小学高年级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一、多角度素材迁移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学古诗文有什么用?”实际上,学习古诗文的价值在于,打破时空的壁垒,与千年前的诗人发生思想上的碰撞,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自我思想与情感的发展。以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寄托的情感、阐述的人生哲理为切入点,进行多角度的素材迁移,开展多元化的写作练习。

就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有很多是学生熟悉的,但不太会用语言简练描述。教师以此切入教学,可通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语言简洁明了,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乡村的农忙景象。这样的画面无疑是农村学生熟悉的,教师借此诗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回想实际生活中的农忙景象,分享自己的农村生活体验,读诗的过程就成了回忆体验的过程,此时开展农村生活主题的写作练习,学生兴致勃勃,必然会流露真情。有的学生写捕捉知了的情景,有的学生写瞒着家人去河边玩耍的情景,比直接开展写作要有趣得多。

古诗文语言精练而简洁,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因为篇幅短小,所以写作六要素大多情况下都会被淡化处理。因此,相比于现代文,古诗文有更多的留白之处供学生想象。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清新秀丽的环境中,一对老夫妻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怡然自得的画面。然而,这有着低小茅檐的茅屋在哪儿?溪边的草又是何时长成的?长成了什么样子?含有醉意的吴音又表达了什么?这一对白发翁媪又是谁家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些被淡化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古诗里的场景、人物以及可能会说的话与发生的故事串接在一起。虽然那人、那故事、那语言有千般模样,但情仍旧是那一个。学生写的哪里是古诗文的人和事,分明是他们心中的人和事。

二、多角度语言练习

古诗文具有常读常新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读古诗文,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体验,这与诗人对语言的巧妙运用以及所采取的写作技法是分不开的,而这也可以作为学生语言训练的材料。所以,教师要对古诗文的语言与写作技法进行深入分析,借此开展多角度的语言练习活动。纵观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融情于景是最常见的语言运用与写作技巧。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久客他乡的伤感与回乡的亲切感,全诗将哀情融于乐景中,虽是写己,却从儿童切入,儿童的问话体现了生活的情趣。景语皆情语,情语寓于景语。在此诗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作,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作后,学生写出了这样的作品:“我以音乐节奏一般的脚步跳跃在回家的路上,鸟儿飞过屋檐,掠过树梢,释放出心中的快乐;微风拂过河面荡漾出的水波,朝我露出笑脸;街旁的柳树摇曳生姿,向我招手……是有什么喜事吗?”在学生的笔下,鸟儿、荡漾水波的河面、街旁的柳树都成了快乐的化身,因为他是快乐的,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景物中,景物也表现出了快乐。

另外,视觉描写也是常用的写作技巧之一,就是从观察事物的角度展现某一情景的典型特点。例如,韩愈的《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句通过对草的远近观察效果的描写展现出早春的典型特点。早春时期,小草开始萌发,远看时一大片小草聚集在一起绿意明显,而近看时只有浅浅的、不明显的绿意。以远近观察效果的对比描绘了早春特有的景色,给教师开展写作教学以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将其置于特有的背景中,呈现出学生个人的写作特点。如写梅花,老生长谈的角度是写梅花的形态与颜色,创新、生动的角度则为制作梅花糕或写某一人物如梅花一般的品格。

还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也是较为常用的写作技巧,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前两句描写了日暮黄昏、北风狂吹、遥空断雁的悲凉之景,后两句转向对朋友的激励,鼓励友人踏上征途,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该手法的运用,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开展语言训练,学生写出的文章势必波澜起伏,内容丰富。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将古诗文与写作巧妙连接,可以从古诗文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情感、阐述的人生哲理、应用的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探索二者的连接点,以古诗文作为写作教学的载体,强化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与写作并非盲目连接,具体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在一起,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多角度写作技巧古诗文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多角度优化写作技巧教学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分析
巧妙点拨写作技巧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策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