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

2019-09-10孙颖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或事物作文题目词句

孙颖

语文是基础学科,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文字组织、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总结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最初的作文题目要“小”

小学生在最初练习写作文时,教师给出的题目一定要“小”,要从学生的身边和直观的事物开始。例如,可以让学生写“我的语文老师”。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作为几十名学生共同的语文老师,每个学生的认知和描述都不一样。

先要引导学生在外貌上直观地描写,然后再深入到性格和教学工作等。在讲评作文时要以肯定和表扬为主,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现身说法”,问:“我是作文上描写的样子吗?用另一个词语描述会不会更形象一些呢?”这样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写“我的同桌”“我的学校”“我是值日生”等,大家一起写共同认知的人或事物,能进行对比和学习,形成互学竞争的学习氛围。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再组织学生写不同的人或事物。例如,“我的妈妈”“我的爸爸”等。然后,再从具体的人或事物深入到虚构和想象的人或事物中。例如,“长大后的我”“我的幸福”等。作文题目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二、最初的作文可以是片段

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个较为困难的学习过程,他们大多只会用一些简单的词句组成段落,想象的空间和字词使用的准确性也有很大的问题。因此,开始就让学生写有一定字数要求的文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和挫败的消极情绪。因此,最初的作文要求,可以降低字数,让学生写一些“小”题目的作文,先“用字组词”,然后“把词连成句”,最后把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所写的某一件事或人物进行交流和讨论。可以把不同学生写得好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篇相对完整的文章。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写小的片段,树立写作信心,还以通过合作学习,把相同题目的不同片段进行组合,共同进步。

三、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的能力

要想让学生在作文时,对某个人、某件事或题目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就要培养其观察能力。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文章源于生活,还要添加一些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小事,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留一些这方面的小作业。例如,让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可以简单写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提示学生可以观察家里的小猫、小狗、小金鱼等宠物,或者是校园里的小蚂蚁,也可以去动物园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对于学生写出的小“文章”,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

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人或事的感悟。例如,让学生写“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时,这个题目不仅要求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还要写出情感体验。

四、注重积累,感受成功

要想让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词语的积累非常重要。在运用上述作文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组织学生学习范文,借鉴好的写作思路和词句。学生要准备一个积累本,把文章中好的词句及时记录下来,在自己的文章中活学活用。好词句的积累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贪多求快,也不必统一要求数量。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導学生归纳某类文章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技巧。通过组织一些小型的“读书汇报会”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学生读到更多的优秀文章和书籍,自然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写作境界。通过阅读,学生也能更为自主地学习到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感受到学习的进步与成功。

建议教师和学生能留存作文本,在一段时间后,由教师组织或是学生自己回头看看当初写的文章,会别有一番感悟,也能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以上四点,是我多年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启迪与帮助。

猜你喜欢

或事物作文题目词句
本末倒置
入木三分
井中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你眼中的我
言简意赅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