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的手臂去哪儿了?
2019-09-10庄泽曦
庄泽曦
提起残缺美,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常以著名雕塑《米洛的维纳斯》为例,称它因断臂而美,因之,给人无限遐想。可假若残缺胜于完整,那历代大师又何苦追寻完整之美呢?人们为何要用尽赞美之词去描述丢失了手臂的维纳斯呢?
维纳斯的“复活”
想要解开维纳斯断臂之谜,我们就必须回到当时的挖掘现场 探究竟,那是位于爱琴海东南方米洛岛上的一个山洞。
1820年,有个叫伊奥尔科的农民误闯了进去,竞发现里面散落着不少造型精美的大理石石块,这极有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古代雕塑,于是米洛岛发现珍宝的消息便传了出去。
最先赶到岛上的是法国探险家迪蒙·迪威斯,他曾在日记里写道:“洞里的雕塑极为生动,可见出自古代大师之手,尤其是还未清理的座女子塑像……她的四肢和躯干被分开摆放,左臂上抬,手握只苹果,右臂下垂,好像挽住了衣裙。”
可见,刚出土的《米洛的维纳斯》共分四块:头部和躯干、左臂、右臂,以及下肢和底座。也就是说这座雕塑本来是完整的,被分成四块只是因为雕刻技术的限制。
今天,我们在卢浮宫欣赏这座雕塑时,还能发现维纳斯左肩上有个大洞,右臂上则有 圈小洞,这些都是用来固定手臂的“机关”。古代的艺术家习惯用粗壮的铁条来连接雕塑的上肢与躯干,以免它们因自重而裂开。其实,《米洛的维纳斯》的连接工艺异常精巧,尽管躯干和下肢被分为两块,但艺术家通过衣褶和束带装饰使得整座雕塑连接得“天衣无缝”。
可惜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完整的雕塑了。1820年5月3日,迪威斯写信给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助理马尔塞斯子爵,表示由于勘探船空间狭小,希望法国方面提供艘船让他把雕塑运走,他自己正在寻求国内买家。然而就在迪威斯乘着大船返航时,竟发现土耳其军队正在搬运这件珍宝,两队人马旋即展开场大战!虽然迪威斯最终赢得了胜利,但维纳斯的双臂化为了碎片……
维纳斯的“身世”
这座雕塑“落户”卢浮宫后,痴迷古代艺术的青年画家奥古斯特·德贝迫不及待地冲进展厅画了好几张素描,并实地测量了维纳斯的整体比例。从德贝的画稿中,我们能看到维纳斯横突的左臂和宽大的底座,但它们后来为什么不见了呢?
如果我们了解点儿西方神话,应该知道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爱神,她在古希腊神话中的名字是阿弗洛狄忒。因此,如果《米洛的维纳斯》是古希腊作品,为什么要叫她“维纳斯”呢?其实底座上的两行古希腊语铭文已揭示了维纳斯的身世:“这是奥斯龙特河流域,安提阿城之子,亚历桑多斯之作。”也就是说,这座雕塑有可能是古罗马时期的作品。而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米洛的维纳斯》由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所作。
因为对这座雕塑“残缺之美在于任人遐想”的宣传,大批艺术家纷至沓来,想要探寻维纳斯断臂前的真实造型。于是出现了很多维纳斯的复原设计,甚至有人想把她设计成“艺术家保护神”的形象,为她添上双画画的手。尽管维纳斯修复方案干奇百怪,但总能做居新闻头条的位置。这些称赞《米洛的维纳斯》因残缺而美的人,也许只是觉得维纳斯像芭比娃娃那样任人打扮。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残缺何以美丽?
其实,历史和艺术绝非任人摆布的玩物,它们的美在于其本身就是美的。那位赶着去写生的德贝回到家里就研究起了雕塑的比例,并和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一同发现了这座雕塑的造型之美。
从头顶到肚脐的长度和从肚脐到脚的长度之比正好符合黄金比例分割,约为0.618:1。而那两条丢失的手臂,防止了我们注意力的分散,让我们更聚焦于她傲人的身材。
另外,她侧向右边、迈出 步的姿态极具动感,整体造型也完美地符合人体结构,足以称得上杰出的雕塑作品。
现在,让我们再仔细想想“残缺何以美丽”的问题吧!《米洛的维纳斯》之美,难道不是因为即便残缺也难以撼动本来的美吗?就算裂成碎片,维纳斯仍是美的,因为只有浑身上下浸透了美感的艺术品才是杰作。也正因此,美不会因创作者的名聲而增加或消减,它一直在那里,只有明眼人才看得清。
小意粉们,每年的12月3日是“世界残疾人日”,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残缺之美:那就是不畏身体残障,依然认真、顽强、勇敢,甚至比健全人更认真、更顽强、更勇敢地生活的精神。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忍,才是人性中最光辉璀璨的部分!因为它向我们证明了残缺和厄运远不足以磨灭人的意志、动摇人的决心、否定人与命运抗争的高贵和伟大。
请关爱那些残障人士,但更要尊重他们顽强的背影!
《天使在等待》(左图上)本是艺术家为刚出生的女儿创作的玻璃艺术作品,因展出时被孩子扯断,改名《折》(左图下)这件烧制工艺很复杂的艺术品就像维纳斯那样“断臂”了,真令人痛心。我们在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时,一定要保护、爱惜展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