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下而上的跨文化教学模式探索

2019-09-10沈姗姗霍晶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1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沈姗姗 霍晶

【摘要】跨文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应该充分结合。而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就是要从实践出发,突出实践研究并坚持实践导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反思、体验真正理解跨文化理论知识,把跨文化培养真正还原到课堂,还原到实践活动。本研究通过以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等方式改进跨文化培养的教学实践,力图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使其经历从体验到反思,最终达成提高跨文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沈姗姗,霍晶,东北林业大学。

一、研究目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挑战和责任。本研究意在通过大学英语课中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探索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改的深入,培养能够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ICC)的理论体系通常分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流派和跨文化交际学流派。前者主要包括Hymes(1972),Canale&Swain(1980),Bachman(1990)的交际能力理论和Byram(1997)为外语教学构建的模型,后者主要包括Gudykunst(1994)、Spitzberg(2000)和Samovar&Porter(1995)等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近年来,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有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框架转化为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跨学科研究的趋势。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影响力比较大的为Byram和Spitzberg的理论。Byram构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该模式由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情、行为取向构成,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及语篇能力与这些构成因素结合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它们之间是互动的关系。Spitzberg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广义地说可以理解为这样一种印象,即这一行为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Spitzberg和Cupach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要素理论影响较大,三要素分别指动机、知识和技能。

回看国内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外语届就引入了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并尝试在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胡文仲、高一虹(1997)、贾玉新(1997)、文秋芳(1999)、王振亚(2005)、张红玲(2007)、孙有中(2015)等都出版了学术专著探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此外,许多的国内研究者都构建了自己的ICC理论模型,如高一虹(2002)、毕继万(2005)、孔德亮、栾术文(2012)、许力生、孙淑女(2013)、张卫东、杨莉(2013)等等。然而ICC的模型构建呈现多样化的同时足够深入的探讨并不多见。目前国内学者能够达成的共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认知层面、感情(态度)层面和行为方面的能力(胡文仲,2013)。

国内的跨文化培养主要在外语教学的領域展开。其中不乏优秀的跨文化教材问世。然而跨文化外语教学仍处于引进多、创新少的初级阶段,真正符合中国外语教育特点的本土化研究缺乏,重复性研究比较普遍。此外,目前许多研究成果还没有有效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三、跨文化教学的行动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课堂及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对象为东北林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203名本科生。研究通过教师日记,访谈,录音,录像进行,为期一年。根据本次行动研究,笔者对自下而上的跨文化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1.课上展示体现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自选题目的课上展示,203名学生共完成398次有效课上展示,其中设计外国文化内容达到55%,大多为国外电影介绍,偶像介绍,这其中欧美文化占大多数,另有少数日韩文化,较少其他国家背景文化,这说明语言和地域对文化了解兴趣占了很大作用。介绍本国文化的达到28%,大多为介绍家乡,历史人物事件等等,其余没有明确的文化地域分布。整体体现出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对比意识。而外国文化话题选取与英文水平也呈正相关。

2.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有助于增加跨文化能力:通过按照地域划分小组,保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各种文化话题及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明白跨文化的普遍性,比如不同地区的方言,早餐和习俗价值观等的不同,小范围的跨文化也让学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尊重的重要性。

3.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的文化价值。教师应注意如何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文化,构建跨文化身份以及如何把跨文化培养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4.重视课堂交际:通过课堂对话,实现师生交际,生生交际,通过模拟情境直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桂华,赵智云.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界,2018(03).

[2]尤泽顺,林大津,陈建平.MTI“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跨文化语篇分析视角[J].外语界,2017(06).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