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群等成今夏文物火灾排查重点整治不力要问责

2019-09-10昌开馨

消防界 2019年13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排查隐患

昌开馨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火灾一直是古城镇、古村寨和文物建筑最大的危险,文物不可再生,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损失无法估量。

文物火灾事故频发

今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整座建筑损毁严重。着火位置位于圣母院顶部塔楼,大火迅速将圣母院塔楼的尖顶吞噬,很快,尖顶如被拦腰折断一般倒下。这座因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名著而闻名天下的建筑也遭受了烈焰之苦,让人不禁想到中国文化曾经历的磨难。

159年前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劫掠并焚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各国建筑界、史学界、艺术界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雨果赞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然而,英法联军侵略者为了销毁抢掠罪证,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变成了断壁残垣,这是中华文明的大浩劫。

去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火势始终无法控制,馆内的2000万件藏品仅有10%的得以幸存,包括陨石、矿石和部分陶艺收藏等。巴西国家博物馆是巴西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不仅保存着珍贵的展品,也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见证。从殖民时代的君主寓所,到巴西帝国时代的皇宫,再到巴西共和国的国家博物馆,它见证了这个国家数百年的沧桑历史。然而无情的火舌吞噬了无数的文物,只留下一片废墟。

……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火让这些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藏一次次毁之一炬,数不胜数的文物古迹正在黯然失色,如同一盏盏人类文化的指路明灯渐次熄灭,这也为我国敲响了文物安全工作警钟。

已整改火灾隐患9万余项

我国博物馆、文物古建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了解,目前登记注册的博物馆近5000家,全国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万余家。为保护文物安全,近日,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共同在全国部署开展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2018年9月,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部署开展了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并联合实施督导,取得了重要成效。

今年7月,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再次联合部署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一方面是巩固大检查成果,进一步集中整治文物火灾隐患;另一方面是针对当前文物消防安全形势,预防和遏制文物火灾事故,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应急管理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消防安全工作,三部门积极协作、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和改进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在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期间,共检查了文博单位7万余家,发现火灾隐患10万余项,已整改9万余项。

今年4月,对大检查发现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33家文博单位实施挂牌督办。5月以来,联合对贵州、福建、江西、四川、浙江、山西等省的文物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和文物火灾事故进行了联合督导。通过全面检查和强力督导,有力推动了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火灾防控能力,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了重特大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为保护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做出应有的措施。

电气故障是文物火灾的最大诱因

隐患是火灾诱因,今天的隐患有可能就是明天的灾难,要遏制火灾事故就必须消除火灾隐患,防患未然。在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结束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国家文物局对各地上报的文物、博物馆等单位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消防安全主體责任缺位。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意识淡薄,文物安全机构和人员缺乏,安全经费保障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安全工作无人管、安全检查不到位、工作措施不落实等问题依然突出。

二是致灾因素较多。电气故障、违规用火、违规燃香和人为纵火等各类诱发文物火灾事故的因素繁多,其中,电气故障是引发文物火灾的最大诱因。近年来发生的文物火灾事故中,电气故障约占43%,违规用火用电约占17%,人为纵火约占13%,违规燃香约占8%等。

三是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省级以下尤其是低级别的文物单位和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水源缺乏,消防报警和灭火设备不健全,消防器材配置不达标等问题,无法满足扑救初起火灾的需要。

四是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应急人员和装备配置不足,日常演练训练不到位,微型消防站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低、应急预案流于形式,扑救初起火灾能力不足。

古建筑群、传统村落等成为排查重点

据悉,此次部署的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治是在去年部署的大检查基础上,针对文物、博物馆单位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和问题,部署的一次有针对性的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主要任务就是督促文物、博物馆单位进一步强化、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集中排查整治各类火灾隐患和问题,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安全。

排查整治行动从7月开始,将持续到9月中旬,坚持全面覆盖、上下联动,将具有火灾风险的不可移动文物、各级博物馆和纪念馆等文物收藏单位均列入排查范围。同时,坚持风险优先、突出重点,将古建筑群、传统村落、宗教活动场所、博物馆、文博开放单位和文物保护工程工地等火灾诱因较多的单位和场所,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

排查的目的是有效整治隐患。为做好排查整治工作,在两部门共同印发的《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中,详细列出了排查整治重点,共涉及电气安全、生产生活用火、违规燃香烧纸、危害物品管理、消防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和日常消防安全管理等6个方面29项突出隐患和问题,指导各地对照检查、对单治理、逐一整改。

做好排查整治,关键是实效。为确保此次排查整治行动取得扎实成效,避免走形式、摆过场,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对实施排查整治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求各地迅速行动,立即动员部署安排,尽快制定并印发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要求,确定重点检查的文物、博物馆单位名单,根据本地实际合理安排工作节点和时限,将文物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有关要求及时传达各级文物部门和各基层文物、博物馆单位,做到全行业步调一致,统一行动。

二是要求各文物、博物館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对照整治标准,自主评估风险、自主检查安全、自主整改隐患,向社会公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并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落实防范措施。没有管理使用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开展隐患自查自改。

三是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监管职能,按照排查整治方案明确的检查范围和重点,对本辖区文物、博物馆单位实施重点检查。

四是要求各文物、博物馆单位通过检查列出火灾隐患和问题清单,列出整改措施和责任人,照单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要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对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严重影响的,要将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封闭整改,落实严看死守。

五是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消防部门要开展联合抽检,督促指导各文物、博物馆单位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对久拖不改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坚决落实挂牌一批、公布一批、曝光一批、处理一批“四个一批”要求,并约谈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发生火灾事故的,要严格实施责任倒查。排查整治期间,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将适时联合开展暗访督导。

排查整治行动将持续两个多月,将对文物、博物馆单位电气故障、用火安全、燃香烧纸、危险物品管理、设施设备状况和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火灾隐患和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这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物消防安全工作,预防和遏制文物火灾事故,是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举措。文博单位应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有效防范遏制博物馆和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坚决防范历史性悲剧在我国发生,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世代传承。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排查隐患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重卡雨刮工作原理及电器故障排查
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上晒娃隐患多
Tough Nut to Crack
如何排查并改错
抚松农发行开展贷款风险排查
用电安全知多少
浅析消防现实斗争中火灾事故调查面临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食品中的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