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机制

2019-09-10周凯文马强

关键词:农林院校

周凯文 马强

摘  要:学生社区是高校育人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林院校肩负着培养农林类人才的光荣使命,建立健全农林院校社区党建育人机制对于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鼓励大学生投身农林实践以及挖掘农林院校文化资源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华南农业大学“党旗飘扬社区”工程的实践,探讨当前社区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以为农林院校完善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林院校;学生社区;党建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2-0096-04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坚持把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办学育人的全过程。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高校学生社区突破了传统“公寓”概念,成为开展大学生党建及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并有着广阔平台和深厚潜力。以岭南地区为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韶关学院等高校积极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在学生社区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管理服务以及实践育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以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实施“党旗飘扬社区”工程,优化学生社区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为农林院校探索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一、农林院校学生社区开展党建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一)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社区是大学生沟通情感、传递信息以及生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重要的育人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共同阵地。通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党建促思想政治教育、管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二)实现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当前学生社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宿舍”,真正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主阵地。在此情况下,以院系为单位的党建工作逐渐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高校需要依托学生社区,拓展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新阵地,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以社区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对高校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实现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

(三)促进农林人才品格培养

农林高校一般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校园文化及育人使命,农林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农林情怀及农林实践精神。学生社区集志愿活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学生党员在社区管理、学风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有利于带动其他大学生培育農林情怀,形成农业人才品格,使其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四)加快农林实践平台建设

农林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离不开实践载体。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育人作用。农林院校有着天然的农林资源优势,要主动“走出去”,搭建农业知识科普行、“雷锋服务队进社区”等贴近学生、彰显农林特色的实践育人平台。把课堂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党员在农业产业中彰显奋进精神,培育实践技能,在广大学生中树立新时代的“农林人”形象,塑造其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农林院校社区党建育人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党建育人效果不明显

社区党建工作是传统院系党建工作的延伸。受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所限,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育人目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1]社区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仍然以文件学习、传达会议精神为主,形式单一,党建促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欠佳。作为临时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缺乏考察、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抓手,许多大学生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知之甚少,“第二课堂”育人的效果亟待加强。

(二)社区党建育人资源有待优化

建立社区党建育人机制需要协调社区基础设施、功能布局、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学生活动等,涉及到各学院、后勤、学工、资产、团委等各部门。目前,高校社区党建工作主要以学院党委为单位,由社区辅导员兼任社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缺少其他部门的有力配合,社区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辅导员往往身兼学院行政事务、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干部培养等,且其队伍流动性强、年龄普遍偏低,往往难以有效开展社区党建育人工作。

(三)社区党建育人载体缺乏农林特色

农林院校以农林特色学科为优势,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育人责任重大。农林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要突出为农服务的特色。首先要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学生形成农业情怀。[2]目前,农林院校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仍然以学习先进事迹、文件精神以及志愿活动为依托,缺乏具有农林特色的活动载体,没有充分挖掘农林特色资源和平台,学农、爱农的育人氛围不明显。

三、创新农林院校社区党建的育人机制

(一)两位一体,加强社区党建思想育人

大学生社区是学生思想交流最活跃、最频繁的场所,加强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3],同时也为高校社区党建育人工作奠定了基础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开拓社区党建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助党建的新局面,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重要阵地。

华南农业大学立足学生社区,按照“一街、一廊、一馆、一园”的功能建设和内涵拓展,建成全国高校首个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务化基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依托“一街”-——启林南实务化基地,打造成果展示、师生交流、互动、主题教育、服务五位一体的共享平台;依托“一廊”——启林南文化长廊,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依托“一馆”——启林南体验馆,打造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式教育基地;依托“一园”——启林北文化创意园,打造创意文化作品展示和国内外优秀文化学习的互动交流中心。目前,华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已经成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发挥先进的实践平台和思想政治教育实务化的有形阵地,对实现社区全方位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管齐下,加强社区党建制度育人

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对社区党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党员作用是否发挥、党建工作是否能够取得实效至关重要。[4]

自华南农业大学开展“党旗飘扬社区”以来,建立了“学院党委——社区党工委——党建工作站”横向互动管理模式,协调各二级学院、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等共创社区学生党建工作。该校明确提出建立社区党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协同合作,提高工作实效。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细则,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考核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依托社区党建工作站,分别设立了党员社区“双周学”制度、学生党员“设岗定责”、吹哨熄灯、志愿服务以及党员宿舍挂牌等一系列制度。依靠制度,将对党员、积极分子和培养对象的考察切实延伸到社区,有利于选拔品行端正、贴近群众、甘于奉献的优秀学生党员,发挥其在社区党建育人过程中的模范引领作用,提高社区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专业学风。

(三)优化资源,加强社区党建文化育人

社区党建育人工作要突出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校园景观、中华传统文化、农林文化故事以及校史校训的育人功能。

依托“五湖四海一片林”,华南农业大学充分挖掘校内自然景观的育人内涵,将红满堂、儒园、院士塑雕广场等校内景观作为物质文化载体,打造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校庆纪念日以及党日活动的优势资源。立足学生社区,该校先后举办“吾爱吾校”征文比赛、“美哉华农”摄影展、“百年华农”口述史大赛、“华农有约”社区沙龙等系列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爱校荣校精神,培养其家国情怀,不断积淀校園文化底蕴。

同时,该校发挥人文社科学科和专业的育人作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和集雅讲堂,开展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专题学习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老红军、革命烈士后人到社区为学生开课,强化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依托社区思创园文化长廊、文化创意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将宿舍文化节、优秀宿舍评选等活动纳入社区党建范围,为社区楼栋征名和楹联,增强社区“家文化”,提升社区文化底蕴,塑造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建立健全社区党建活动室,面向社区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以及学生党员开放,努力打造学习型社区基层党组织,加强学生党员政治学习与文化活动有机统一,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影响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巩固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四)依托载体,加强社区党建实践育人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农林高校社区是开展育人工作的“第二课堂”,是培育大学生实践精神、农林品格以及农业情怀的有力场所,是农林院校社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积极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在落实“预备党员党性锻炼‘六个一’工程”、“党徽闪亮”的基础上,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内涵。各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建设至少1个党员社区学习实践平台,并参加校级共享特色平台评选,积极开展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树立学生党员良好形象,带动更多同学在实践中形成农业人才品格,并继续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打造农林特色平台——协同主体实践育人资源——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和拓展——开展社区实践调研”的思路完善育人载体,提高学生参与度,培育其实践品格,加强社区党建实践育人实效。

(五)贴近学生,加强社区党建网络育人

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党建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开辟线上党建新阵地,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广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区党建育人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以“易班平台+思想政治在线网站 +学工新媒体联盟”线上依托,打造“一体三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平台。积极完善校、院两级的易班工作站硬件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为主的易班队伍建设,丰富思想教育、教育教学、文化娱乐、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易班内容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极大发挥了网络载体的育人效果。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易班平台在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中的潜力和优势,使之成为思想汇报和党员成长跟踪的交流平台,尝试设立线上思想汇报、党员发展公示、入党推优投票、优秀支部书记及优秀党员风采展示、党员跟踪评价等板块,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建成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

四、小结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农林院校社区党建育人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试点和延伸。华南农业大学“党旗飘扬社区”工程为农林院校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提高党建育人实效做出积极尝试,从促进社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完善社区党建制度、打造文化载体、增添实践平台以及建设网络阵地等方面完善顶层设计,打造社区党建育人工作体系,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发挥先进作用,实现高校社区党组织在“第二课堂”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勇,夏泉.社区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8):1-5.

[2]赵长江.985农林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初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254-254.

[3]雷圆媛.大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机制探析[D].南宁:广西大学,2013.

[4]黄春雷,王思涵.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研究[J].才智,2018(5).

[5]周凯文,马强.实践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农林院校
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农林院校本科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高等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修编研究
农林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农林院校应用化学化工实验改革初探
对高等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农林院校电子信息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