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9-09-10张娜于繁华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

张娜 于繁华

摘  要:当前,随着5G时代的步伐日益临近,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当中,未来无论是从事一线服务与生产工作的人员还是高级知识分子,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需要面向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信息化基础知识的传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计算机技能处理信息化需求。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调动学生自学为目标,师生共同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导学案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6-0178-03

Abstract:At present,with the approaching of 5G era,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walks of life. In the future,whether engaged in front-line services and production work or senior intellectuals,everyone’s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impart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zation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good computer operation ability,and be able to us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to deal with informatization needs. Tutorial plan teaching refers to take the learning plan as the carrier,takes the guidance as the method,and takes the mobilization of students’self-study as the go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 together to complete a teaching tas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uided learning plan teaching model in the basic computer cour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Keywords:computer foundation;guidance case teaching model;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0  引  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各行业的结合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生活步伐。智能时代在其即将到来的同时,对全民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劳动人才的输出平台,承担着我国基础劳动力的培养工作,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未来将会成为我国生产、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他们的不仅需要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有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处理能力。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1.1  计算机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中职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化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处理信息化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行开展的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交流等内容。此门课程对于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与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幫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信息化需求,同时也是他们未来生活中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智能时代中职学生的必备技能。

1.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理实一体课,在教学中存在很多优势。由于有实践操作部分,因此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常用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

1.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由于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大多数学生可以跟随进度。但是,中职学生的特点是他们对于一个技能点的接受需要反复训练。因此,往往是教师讲一遍,在学生模拟过程中还要反复地给每一个学生进行讲解。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有的学生基础较好,觉得讲授太慢;而有的学生因为接触计算机较少,又觉得讲得太快跟不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进度上很难拉齐。另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是一种需要内化的技能,很多中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的要求完成部分操作,比如按照题目能够进行Word文稿排版中要求的首行缩进、字体字号设置、首字下沉等,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却连一篇申请书都不能美观排版。

2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调动学生自学为目标,师生共同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基于构建主义基本原理产生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为过程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3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3.1  课前部分

3.1.1  导学案设计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首先要从课前部分进行。课前需要进行资料的准备工作,以导学案为基本资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凭据,因此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基于此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以任务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

同时,导学案中还要提供学生自学所需要的学习资讯,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我们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导学案不是教材,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尽量以案例的形式的展现。

导学案是课任教师集体的智慧结晶。历经个人备课、集体研讨阶段,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课程标准为指针、教学目标为基点和终点进行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和路线图。

导学案确立学生主体,配合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并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初识Excel电子表格导学案案例如表1所示。

3.1.2  辅助材料准备

在新时期,计算机基础课也需要与时俱进,在进行学习资源准备时,建议尽量以“微课”“慕课”的形式提供学习资源。同时,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微课的长度尽量控制在每节5分钟为佳。

3.1.3  小组分配

为了更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在课前还要为学生分配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基础等自然条件,尽量以平均为原则进行分配,避免出现某小组人员过于沉闷或整体学习进度过慢的情况发生。本门课程建议以4至5名学生一小组为宜。

3.2  课中部分

3.2.1  明确目标

课中,教师与学生首先要阅读导学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才能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交代清楚学生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例如是通过网站链接获得还是文档资料等,同时要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长。

3.2.2  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学习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PPT课件的形式或导学案上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要求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3.2.3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中提倡小组互助共学,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学习。学习任务是针对每一位同学下发的,因此要求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必然先完成学案任务,而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先完成的学生去帮助未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知识与技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的提升。

这一环节教师要巡视各组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进度,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给予个别的或全班性的引导,以控制学习进度。一方面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信,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惑。

3.2.4  展示交流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导引各小组进行任务的展示与交流。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将所学知识向别人进行讲解则可以促进知识的吸收,促进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因此,展示交流的环节就成为学习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展示过程中所出现的瑕疵,教师要有控制策略,不要怕学生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出现问题恰好可以进行归类性总结与提示;某一小组的错误,很可能成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共同面对的错误,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引导学生提供改错方法。

3.2.5  总结拓展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完成导学案上的“要点总结”栏目的填写,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有进一步了解。同时,在导学案上明确列出课后拓展任务。

3.3  课后部分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导学案课后拓展任务栏中的任务。教师在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时要注意层次性,我们不能做到一刀切,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是有差异的。因此,可以将课后拓展任务标定星级,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愿选择相应星级的任务完成。对于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在下次课前进行收集与整理,并通过手机微信等平台进行反馈。

4  结  论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导学案教学模式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提高教学有效性

采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把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复讲,变成了以导学资料为学习依据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己把握学习进度,一遍没学会可以学第二遍,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也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

4.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比较欠缺的能力之一,如何通过具体的手段和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中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导學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进行自主学习过程的训练,最终将会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方法,有助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行学习。

4.3  全面提升学习综合素质

每天在课堂上的时间占用了学生大部分有效时间,对于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课堂上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可以进一步促进其成长与发展。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可以围绕着导学案的学习任务,与其他同学、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同时,在展示汇报环节,学生还会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有助于学生克服紧张情绪,增强自信心。

4.4  有效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融洽。教师走入学生之间,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而不是强制地要求学生按进度学习。教师在学生面前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友好,很好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英.“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5):29.

[2] 於宁军,於嘉萱.关于尝试教学法和导学案的教学思考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93-94.

[3] 於宁军.职业高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尝试教学法实验研究 [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 2016.

[4] 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J].教学与管理,2005(35):5-7.

[5] 于连凤.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267-268.

作者简介:张娜(1995.06-),女,汉族,吉林松原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职业教育;于繁华(197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探究立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