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职生素质培养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和美育作用
2019-09-10李艳静
李艳静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音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人格素质方面的培养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迅速发展、不断变化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意识、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其心理还不成熟,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会严重地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列宁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的工具。”音乐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去影响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不仅有悦耳的感官享受,还能获得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等审美享受。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音乐的价值在于使心灵达到和谐状态。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优美的音乐,还是动听的歌曲,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性格、修养等方面受到深刻的影响,向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发展。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起到鼓励、熏陶、净化、升华的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与理想,从容对待挫折和困难,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在社会生活日益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我国的中职生和其他青少年一样,也呈现出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尽相同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多元化。他们既有渴望表现个性、独立的一面,容易做出与家长、老师的要求相悖的事情;又有依赖、从众的一面,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及各种诱惑缺乏自我判断。因此,必须养成和提高分辨美与丑、对与错的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丑恶的现象、事物和风气,推崇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情操,这对于成长中的中职生尤为重要。
音乐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正是由于它的審美功能。美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审美的热情和追求美的动力。柏拉图认为:“受过真正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锐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的加以厌恶。重视音乐教育,既是体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精神,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加强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应有的共识。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人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积极的人生目标,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