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使用蓝牙的风险及解决方案

2019-09-10陆英

计算机与网络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攻击者蓝牙黑客

陆英

大数据对数字技术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使企业更容易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大数据已经产生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利用Hadoop技术的企业。大数据给蓝牙用户带来了许多安全风险。用户需要知道他们的数据是如何存储的,以及他们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大数据时代的蓝牙安全风险

几年前,行业媒体Information Week发表了一篇关于蓝牙和大数据的文章,文章指出,蓝牙技术曾将大数据技术视为救星。如今,却发现大数据带来了许多风险。

有人说蓝牙技术正在消亡,但这并非事实。世界上有数十亿台蓝牙设备使用这种技术。大数据帮助很多企业实现了产品现代化。尽管WiFi已经取代了人们对蓝牙传输文件的需求,但人们仍然将它与耳机、扬声器和其他设备一起使用。但蓝牙技术允许自动与无线连接,这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安全风险,因为会使数据容易被拦截。

黑客经常使用蓝牙连接来传播恶意文件和病毒。这意味着用户使用蓝牙设备时,其个人信息都会受到威胁。降低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关闭蓝牙技术。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此,用户需要实施各种安全措施,例如使用VPN或数据加密应用程序,这是大数据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事实证明,新的数据驱动安全解决方案非常有效。以下是蓝牙存在安全风险的4个问题以及如何对设备进行保护。

最常见的蓝牙安全问题

包括Bluebugging,Bluejacking,Blueborne,Bluesnafing。在继续采取安全措施之前,先简要介绍每一个问题。

Bluebugging

Bluebugging是一种常见的蓝牙黑客攻击,黑客使用某人的蓝牙手机拨打电话、发送或阅读邮件。他们使用各种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消息会鼓励收件人采取某种可能导致数据被利用的操作。使Bluebugging的原因是设备的真正所有者不知道他们的号码被用来发送了这些文本。因此,无法警告收件人忽略收到的內容。

Bluejacking

Bluejacking是一种简单的黑客攻击,攻击者向附近的蓝牙用户发送消息。如果目标是智能手机会将发件人作为联系人添加到通信簿。黑客可以利用这个位置发送有害信息,这些信息会自动在手机屏幕上打开,Bluejacking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Blueborne

Blueborne也许是一个最危险的攻击。这个术语是指采用蓝牙技术侵入用户设备的数据载体。它可以识别系统中的漏洞并针对用户使用它们。Blueborne之所以如此危险,是因为该方法不需要将2个设备配对,网络攻击者甚至可以将未设置为可见模式的设备作为目标。新的机器学习工具帮助他们比以往更容易学习渗透,然后它们就能完全控制设备,并访问存储在其中的任何数据。黑客经常使用他们控制的设备来进行更大的攻击。

Bluesnarfing

Bluesnarfing是指采用蓝牙技术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来窃取数据。黑客经常将Bluebugging和Bluesnarfing的方法结合起来,侵入用户设备,并窃取诸如短信、联系人、密码或呼叫信息等数据。

如何降低蓝牙安全风险

在不使用时关闭

黑客有可能针对那些长时间开放蓝牙的人员进行攻击。用户需要确保在不使用时关闭蓝牙,以最大限度降低被攻击风险。

让设备保持最新状态

用户必须使用最新版本的蓝牙技术,并确保操作系统是最新的。更新可以防止安全攻击的重要错误修复和解决方案。如果没有更新,用户的设备很容易受到寻找目标的黑客攻击。

仅限可信设备

使用蓝牙时,只能将手机与用户熟悉的设备配对,并确保另一个设备也使用最新版本的蓝牙技术,以降低数据拦截的风险。

使用VPN

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加密数据并保护设备。选择提供强大加密协议且具有大量服务器位置的VPN。除了提高安全级别外,VPN还允许人们访问受到地理限制的内容,并可以匿名浏览互联网。

解决办法是什么?制造商和系统开发人员一直致力于改进蓝牙连接和设备。但攻击者总是可以使用新的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来找到破解设备防御技术的新方法。

蓝牙攻击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因为人们忘记在手机上关闭蓝牙,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风险。无论哪种方式,重要的是要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风险。如果遵循建议的安全措施,将会显著减少手机被黑客入侵的可能性。

大数据对蓝牙来说既是一种安全负担,也是一种资产。大数据为蓝牙用户带来了许多复杂问题,虽然已经产生了许多安全漏洞,但也带来了新的防御措施,例如VPN。因此,人们了解这些解决方案,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数据安全。

猜你喜欢

攻击者蓝牙黑客
蓝牙音箱的直线之美
基于贝叶斯博弈的防御资源调配模型研究
帮你轻松找到AirPods的神奇工具
正面迎接批判
黑客传说
最黑客等3则
蓝牙4.0落地加速
蓝牙4.0:更快速更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