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同材料命题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9-09-10李雪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策略

李雪芹

【摘要】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五大方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同材料命题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同材料命题;策略

高中历史同材料命题是指教师利用历届高考的原题或者高考模拟题的历史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行命题的一种全新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由于每个学生认知存在差异,因此,他们的思路和理念也各自不同,从而命题方向和考察方向也存在差异。正是这种差异能够帮助教师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欠缺地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同材料命题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比较全面,考查难度较之一般学习更大,而且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实践中存在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同材料命题存在的问题

由于思维的差异性以及对于相同材料的不同解读,学生在自主命题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想法和差异,出现了很多思维火花和亮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命题不具备严谨性

命题严谨是命题的基本要求之一,命题是否严谨包含着学生对于材料的解读和把握,如果一个学生对于材料解读过于片面或者理解不透彻,那么他们的命题必然会缺乏严谨性,进而出现考察方向偏颇,考察能力不够等诸多问题。示例如下:

材料:《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2018 新课标全国1卷历史高考题24题)

原题设问及答案:这反映出,《墨子》( C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学生的设问及答案:这反映了( D )

A.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中国数学成就突出

C.《墨子》是中国最早记载科技的著作  D.中国最早出现近代科技

从学生的命题来看,学生由于对中国科技、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概念混淆不清,对《墨子》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给出的正确答案与材料主旨不符,命题范围狭隘、命题表述不够科学严谨。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清楚,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不够等方面的欠缺,进而不利学生历史解释和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2.学生命题思维过于发散

命题思维过于发散是学生命题最大的问题之一。示例如下:

材料:(2018·湖南怀化三模·25)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

原题设问及答案:这反映( C )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学生的设问及答案:这反映了( C )

A.宗法制度进一步加强

B.董仲舒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C.西周尚未出现中央集权

D.统治者宣称“君权神授”

在实际的历史命题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过于丰富,思维过于发散,就会出现命题方向和命题材料完全不搭的情况出现。学生思维过于发散,不利于学生精细深入的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学生不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直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就直接答题了,这就使得这种题型考察变得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3.学生命题过于简单容易

学生在自行命题的时候,由于学习经验不足,知识积累不够,加之对材料的解读也有限,要么就是盡量将命题方向靠近自己擅长的方向,方便自己解题和帮助别人解题,要么就是对于材料结题断章取义总结不够,或干脆对原文进行直接照搬,命题过于简单,没有思维含量。示例如下:

材料:(2018·四川宜宾三模·25)秦汉时期的“九卿”作为国家机关,其职能既包括了国家事务,也包括了皇家事务。唐代完成了国家事务和皇家事务的分离,行政和事务的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有序的时代。

原题设问及答案:这反映了(  A )

A.官僚政治逐渐发展完善

B.“家国同构”形态的终结

C.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

D.君主权力不断得以强化

学生的设问及答案:这反映了( C )

A.“九卿”作为国家机构退出历史舞台

B.唐朝完成国事和家事的分离

C.唐朝政务处理比秦汉更加有序

D.唐朝国家机关比秦汉的职能更大

学生的命题只是简单对原材料进行简单理解后断句照抄,思路单一,思维狭隘,出现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只对历史现象进行表面表述,而不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做深层的挖掘,缺乏唯物史观的运用,不利历史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二、学生同材料命题存在的相应策略

1.夯实基础,提升命题严谨性

要想提升学生历史命题的严谨性,首先,要加强学生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准确认知重要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內涵和外延,并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是培养所有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否则学生就会“无米之炊”“无水之饮”。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命题时,让其能在深度解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不同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拟题。这样学生在拟题的过程中,才会认真思考、分析和总结,进而拟出科学严谨的题目。例如,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对于整个材料进行分方向的解读,在解读完毕后,在按照自己的方向将预备考察方向有条理的罗列在纸上,接在再选出自己觉得应该考察方向之后,再用笔将其一步步的转化为题目。在题目完成之后,再转换一下自己的身份,利用答题者的思路对整个题目进行一遍审视,从而强化自己的语言能力,拟定出一个严谨有效的题目。

2.分析总结,增强思维统一性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命题中,要想解决学生思维过于发散,命题过于空洞和与材料关联不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合理解读,提炼材料的主旨和方向,增强学生的思维统一性,让学生能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思索和研究,进而在有效范围内进行命题。如,教师在学生自行拟题之前,可以先为学生进行一个拟题的范例指导,为学生清晰拟题的大致范围,之后再让学生自行拟题。这样学生就会在材料解读中明确自己的思索方向和命题方向,进而在科学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大胆联想、小心论证,进而拟定出符合学生自身认知以及科学考察方向的有效题目。

3.大胆拓展,加强考察全面性

要想合理开展学生历史命题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水平,教师在学生同材料自主命题过程中,还要积极思考,大胆扩展,克服学生命题的简单性,利用各种手段增强命题的全面性,进而促进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度解析,并将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来,进而在小组内进行研究和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固定模式,使他们诞生更多新奇的思路和策略,还有利于命题思路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增加命题的多样化和有效性,促进命题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要想让同材料命题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认知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楼卫琴.中学生历史材料命题的相异构想及价值[J].基础教育课程,2012(08).

[2]孟勇军.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2).

[3]徐政.史学阅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8(23).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