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STEAM课程之《气球动力小车赛》

2019-09-10庄丽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庄丽情

【摘要】本文以《气球动力小车赛》为例,阐述小学科学STEAM课程的整体设计,对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设计、实施要点、评价方式等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师开发STEAM课程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STEAM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一、小学科学课程与STEAM教育的关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倡导跨学科学习,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理念,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它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小学科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不谋而合。因此,鼓励科学教师将STEAM理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小学科学课程兼具科学理论和实验操作,适合开发STEAM系列课程,本文以《气球动力小车赛》为例,通过对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设计、实施要点、评价方式等进行详细论述,介绍STEAM课程的整体设计,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师开发STEAM课程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气球动力小车赛》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概述

1.整体逻辑

《气球动力小车赛》是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背景下设置的STEAM课程,这是学生初步探索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课程。五年级学生对于玩具小车充满极大的热情,很多学生提出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确立了利用气球做动力自制小车,进行一场小组气球动力小车比赛的课程。

2.活动设计

本次课程从“设计小车”——“制作小车”——“调试小车”——“小车竞赛”——“评价总结”持续五个课时,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教师侧重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贯彻STEAM的教育理念。

3.评价方式

课程主要从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角度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主要侧重立足过程,发现问题,关注学生课程过程中的态度、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评价分成他评、自评两个部分,学生根据自己和组员在STEAM项目中的整体表现进行量表打分,总结好的地方,反思不足,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法。

(二)课程目标

STEAM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包含了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和数学素养等方面,具体分目标拆分如下:

1.S:学生在设计中运用反冲力驱动小车运动的原理。

2.T:学生在设计中掌握制作结构轻巧的小车,确保小车运动稳定又持久的技术。

3.E:学生在设计中学会绘制小车模型图,体会产品调试优化的工程实施方法。

4.A:学生在设计中思考如何制作有美感具有创意性的小车。

5.M:学生在设计中控制车身对称,测量车身长宽和小车运动距离,调整气球喷嘴角度,在产品数据的记录过程中,掌握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三)课次主体活动设计

课程一:提出问题,设计小车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回顾运动和力的关系,明确小车运动需要动力;(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什么物体可以提供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3)绘制“材料表格”贴在黑板上,方便整理学生所需材料。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活动:(1)介绍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提出利用气球制作动力小车,进行小组竞赛;(2)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气球动力小车需要的材料,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车身、车轮、车轴、气球喷嘴材料等,思考怎样让气球动力小车运动时兼具稳定性和持久性,各小组派代表将所需材料填写到黑板上的表格中;(3)设计小车:画出气球动力小车的模型设计图,并在设计图上标注材料及尺寸,设计时注意如何让小车外形美观,并给小车起名。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小车充满兴趣,在运动和力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提出用气球做动力的设想,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鼓励学生先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然后在动手做中学习反冲力的知识。

课程二:制作小车,实践探究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根据学生上节课的设计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气球动力小车;(2)检查反馈:及时查看每一个小组的制作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反馈,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活动:(1)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设计图,制作气球动力小车,在制作中注意确保车身对称,调整车身比例和气球喷嘴角度到最佳位置;(2)小车制作过程中,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选择更加合适的材料,改进产品,保证制作出来的小车尽可能稳定轻巧又美观。

設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气球动力小车,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应用运动和反冲力的原理,在制作的过程中思考小车结构是否稳定、气球喷嘴角度是否合适、小车外形是否美观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这个制作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互助交流、团结协作能力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过程中运用知识,掌握技术。

课程三:调试小车,产品优化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提供场地:组织学生进行产品调试活动;(2)提供指导:针对产品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活动:(1)调试小车:小组合作完成产品测试,记录小车运动时存在的问题;(2)产品优化:小组内分析产品调试时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后进行产品优化,再对改进后的产品进行检测。

设计意图:产品调试是学生对设计方案的验证,通过调试发现产品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优化,是工程应用的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程四:作品介绍,小车竞赛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提供赛道,讲解比赛规则,竞赛分两轮,8个小组抽签决定A组、B组,AB组各取成绩最好者,再进行PK,决出最终的第一名;(2)成绩评定,根据现场竞赛结果进行评价,对规定时间内运动距离最远的小车进行颁奖。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活动:(1)作品介绍,每个小组依次登台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小车的名字、所用材料、设计意图等;(2)小车竞赛,每个小组派“赛车手”带着小车参加竞赛;(3)课后作业:学生针对竞赛中各个小组的表现,分析出现的问题,思考本次竞赛中出现了哪些未预料到的问题,比较其他小组的作品,总结小车跑得远和近的原因,写出感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带着调试优化后的产品参加小组竞赛,在活动中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达到分享交流的目的。

课程五:开展评价,反思总结

【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活动:(1)教师评价:教师收集学生的感想,对竞赛中每个小组的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2)拓展任务:总结此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小车动力更强,查阅资料寻找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提供动力。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以下活动:(1)经验分享:每个小组分享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综合竞赛中各小组的表现,对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外形是否美观等进行评价,探索小车运动的影响因素,总结小车运动得远的技巧;(2)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在此次课程中的整体表现,在STEAM自我评价量表上对自己的态度、工作质量、问题解决、贡献、任务专注度等打分,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设计意图:气球动力比赛结束后的评价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学生通过作品互评、自评,交流观点,分享收获,同时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取长补短,反思改进。

在《气球动力小车赛》系列课程的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在设计小车的环节,学生会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选择最轻便稳定的材料,在制作小车的环节,学生会根据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车身比例和气球喷嘴角度,然后进行产品调试,再对产品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科学知识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在设计和产品测试中,学生掌握了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同时融合了美学和数学的思想,这正是STEAM项目学习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STEAM教育理念,将传统的讲授课开发成项目式系列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项目课程需要多个课时,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多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中的能力发展,让学生通过STEAM课程的学习,积累相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養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 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宁灵芝.基于STEAM 理念的小学科学情境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02).

[2]孙文娜,韩芳.STEM到STEAM:科学、艺术与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4).

[3]徐春,冯美红.用STEM理念来引领科学课堂[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