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综述
2019-09-10姜洪波
姜洪波
摘 要:采伐对森林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采伐工作不仅能够收获林产品,同时也是抚育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了采伐对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其目的是引起人们对科学采伐的重视。
关键词:采伐;森林生态系统;影响
森林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不仅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时也是地球重要的能养库和蓄水库。森林采伐是指对森林中的成熟树木进行收获,同时也能对幼林进行科学抚育。科学采伐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森林采伐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收获和采伐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1 森林采伐的内涵
科学的抚育采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的质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采伐有多种类型,其中透光采伐能够伐掉部分密度较大的林木,为其余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例如通过人工采伐能够为红松生长积聚力量。半投林利于树木的生长,而全投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此外,科学疏伐能够降低树林的密度,有利于树木生长,同时提高种子的质量。生长伐能够加速林木生长的速度,而卫生伐就是通过抚育的方式对遭受病虫害的林木进行有针对性采伐。
2 采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林分结构的影响
采伐能够直接影响林分解耦股,在林分生长阶段,因为密度太大而造成树木之间争夺空间和养分,同时造成林木的结构混乱、主次不分,影响树木的整体发育。科学采伐能使环境林木之间对养分、水分、光照的争夺,同时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抚育间伐的形式将影响树木生长的病害去除,从而突出树种的主导地位,促进林分结构层次分明,同时保证养分和水分的合理化[1]。在采伐的过程中需注意强度,一旦强度过大将造成林分结构的不稳定,不利于林分生长。因此,合理的密度结构对林木的生长非常关键。
2.2 对林分生产力的影响
采伐是重要的森林抚育形式,直接影响森林质量的生产能力。相关研究显示,采伐的强度和林分生产能力呈正相关,过度采伐直接影响林业的生产能力。在林木生长强度范围内,增加采伐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树木胸径的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也能增加。此外,主伐目的是为了收获更多的林产品,但是过度的采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木的生产能力。一般情况下,低强度采伐的林分郁闭度相对较小,树林中的光照、湿度和温度等变化缓慢,有利于林木的生长,提高林分的生产能力。然而,高强度和极强度的采伐使森林的林冠稀疏、光照增加,温度和湿度变化大,从而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提供机会,直接影响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造成林分生產能力下降。
2.3 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是动物和植物生长的基础。通过采伐的方式能够改变林木组成和系统的能量分配,对森林土壤环境和质量带来影响。
2.3.1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推动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其敏感性很高。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养分和能量循环的关键。在森林采伐的过程中,因为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采伐将改变微生物的结构和活性。采伐后林中的光照、温度和湿度都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且凋落物积累多,分解有机质的微生物多,同时活性提高,一旦达到一定强度将影响土壤结构。
2.3.2 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采伐后的林中郁闭度降低,光照和温度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特别是经过高强度的采伐后地表层裸露,太阳辐射能力增强,温度升高,直接影响地表物质的分解。此外,林中的昼夜温差也将发生变化,对土壤的理化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采伐将造成地表层裸露,降低了对雨水的涵养能力,林中的一些矿物质将随着径流流失,大量的酸性物质随着雨水流失导致土壤中pH值上升。
2.3.3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关研究和实践显示,中低强度的采伐对土壤物理性质有着一定的影响,因为采伐之后的光照和温度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随之土壤中的物理性质也将变化。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也将增加,但是最大持水量等物理指标将开始降低[2]。采伐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结,透气性下降,导致土壤退化。因此,科学地采伐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2.4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森林生物多样性能够促进森林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相关研究显示,抚育采伐和主伐能够改善森林物种的多样性,而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森林中物种的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此外,科学采伐改变了树种的树龄结构,同时也改变了林中的环节,这有利于物种的多样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坚持科学采伐制度,一旦采伐过度或者人为干扰太多的话,将影响林中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林祖建.福建省霞浦水门国有林场森林抚育项目实施及成效监测[J].绿色科技,2016(11):86-88.
[ 2 ] 杨爱风.抚育间伐对天然次生杂木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16(2):30-31.
(收稿日期: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