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探析
2019-09-10范寿清
范寿清
【摘要】新科学课程标准增设了一、二年级学段的科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初期,好奇心强,带有边游戏边学习的心理,这很显然是学习动机不明确,主动学习持续性差,如何让他们主动地走进科学课堂,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科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激发;低年级;科学;热情
2017年修订了科学课程新标准,其中要求在小学一至六年级开设科学课程,这与此前的课程标准相比,增设了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内容,这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创新成为了当代世界发展竞争的主旋律。现在的儿童自小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现状,在一、二年级增加科学课程是符合国家规划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的。
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初期,他们的好奇心强,大部分孩子是带着游戏的态度进行学习的,学习目的性较弱,边玩边学的现象是他们课堂的常态,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虽然他们已懂得了一些行为常规,但他们的自控力较差,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独立性差、有意注意的时间短,注意力最多只能维持15到20分钟。现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表现为经验性强、概括性弱,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表现为不合作。然而,这个阶段的儿童,同时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表现为特别信任老师,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如何让低年级孩子喜欢科学课堂,这就要求教師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科学课堂教学。
一、巧用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儿童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之后,其心理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实质性进展的阶段,思维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是一个较长的阶段,而一、二年级学生则表现出较低的逻辑思维水平,概括性思维较弱,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具体形象的经验。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设计教学环节时,适当地使用情景教学,能降低儿童学习的难度。同时,学习兴趣的强弱对儿童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较强的学习兴趣能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而学习兴趣是以需求为基础的,如何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下面的两方面进行。
(一)设立趣味性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当感性输入与现存认知结构之间距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学生熟悉但又不能只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去解决的问题,这时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性和学习期望。如设计《不同材料的餐具》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的二孩宝宝现在1岁三个月了,近期正在学习吃饭,老师准备给她买一套餐具,当老师去到商场选购时,发现餐具的种类实在太多了,如何选择才更合适呢?大家能帮帮老师吗?这样设计能符合现在的社会现实,很多孩子家中可能也有二孩弟弟或妹妹,这样很容易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设计一年级《它们去哪儿了》一课时,我设计了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驮着一袋糖、一袋盐和一袋石子过河,水没过了袋子,上岸后,小马发现背上的物体变轻了,为什么呢?这是一个与儿童的常识相反的情景,水浸泡的物体一般都会变重,那为什么小马过河后反而变轻呢?这就吸引了他们的探究欲,孩子们上课时都很认真地进行研究。
(二)运用形象的材料或方法
这种方式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转化为直接兴趣和学习动机。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猜谜语,可在设计一年级课程时应用谜语,这能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为课堂的顺利开展埋下了伏笔。如在设计《用手来测量》一课时,我设计了谜底为手的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作为导入,在教学动物一章时,也多次使用了谜语来对动物进行介绍,如蜗牛、蚂蚁、鱼、公鸡、兔子、青蛙、熊猫等。
根据他们容易接受直观事物的心理特点,尽量让孩子接触实物,进行动手操作,避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如设计一年级课程《观察一棵植物》一课时,学校内没有足够分组数量的菊花,如果只进行讲授,一年级孩子是完全不能理解所学内容,不能认识植物的结构特点,不能认识根、茎、叶和花。为让他们有直观认识,我给他们带了12盆课室门口种植的千日红盆栽让他们观察,正因为这些盆栽是他们天天看得到但却没有认真观察过的,他们课上都很认真地观察,课后还进行了主动研究。再如在教学第二学期课程《观察鱼》时,我先让他们进行了课前探讨,在没有实物“鱼”的情况下,我发现很多孩子对鱼的身体结构的认识都是有缺失的。为此,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野生鱼-飞鲫,这是一种与常见鲫鱼极为相似但体型较小的鱼类,在让他们进行了实际观察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说出鱼的结构和它们呼吸、运动的特点了。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创新科学课堂
教师本身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要培养富有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有丰富科学知识的教师。教师能认真并正确处理教材,设计科学化的课堂,教师的教育观、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教学艺术和管理艺术等对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都具有现实的引领意义。教师还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难点时,还可在网上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或参考视频帮助开拓思路,假如遇到很好的教学资源,但难以下载时,可借助一些网络上的软件,如果是文字资源,可以使用微信上的小程序:图片文字识别;如果是视频资源,可以使用视频下载软件:硕鼠,或使用遨游浏览器上的资源嗅探器等小工具。经常在网络上下载的视频资源可能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这时我们就需要进行处理了,网络上还有很多软件都是很有用处的,如手机上的乐秀视频编辑器,电脑版的爱剪辑视频、音频编辑器等。如进行《用手来测量》一课的教学时,开始我只利用了图片展示的方法介绍如何借助纸带测量桌子的高度,但发现学生难以操作,为了让学生能明白实验步骤,我利用手机制作了操作视频,并利用了乐秀视频编辑器对视频进行了加工,通过视频,顺利地将这个教学难点解决了。在《观察鱼》一课是找到的视频资源都太长了,不适合一年级孩子,我就用爱剪辑编辑器对其进行了整合。
三、适当鼓励,设计动力课堂
低年段儿童对教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教师只要充分给予儿童信任,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和规定,多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自由思考。同时要谨记,不能轻易评判学生的个性化思想,这样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不安全感而让他们的个性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论学生的思路是否有亮点,教师都应持鼓励的态度,而不是评价和挑骨头,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材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但也要注意避免因鼓励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表现而使整个集体处于涣散、松懈的状态。如在我的课堂上,除了言语表扬外,对于在课堂上能遵守课堂的学生,均能得到一颗星星印章,表现好的同学能得两颗,反之则扣掉印章,达到15颗就能换一份小礼物,课堂上的一些器材,也可以作为奖励品,如《观察一种动物》中的蜗牛,《观察鱼》一课的小鱼,二年级磁铁一章中的各种磁铁、磁铁制品、指南针等,《通过感官来发现》一课时准备的小饼干、牛肉干等等都很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这些小方法,学生上课的热情被调动了,紧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非常好,效果明显。
四、任务启动,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意义
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才有助于他们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兴趣。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从自己怎样教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而从学生怎样学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少。如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间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对于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我们常常不舍得给学生时间充分发挥,而急着给答案,故而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会急于将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上述这样的做法都是不正确,因为如果过于强调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以既定的目标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往往失去很多“教育的良机”,故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以学生行为主体来进行设定,目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让孩子们在体验、实践、交流中感知知识。
综上所述,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我们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特征,用有趣的教学设计和器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让他们愿意上科学课,爱上科学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开展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探索和研究,才能创设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師: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2]新课程教学艺术.
[3]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