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9-09-10陈崇美
陈崇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和跨学科学习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渗透、整合和相互交叉中开阔视野,让学生获得初步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小学语文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升华学生情感,加快学生的学习过程,使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更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力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全新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获得了成功的一半。而信息技术手段以其独特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了森林运动会的场景,老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开始了充满童真童趣的主持工作。在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中,在热闹的比尾巴运动会中,学生激情飞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活动中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地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无论是教学设计、练习题设计还是教学课件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应有尽有。这些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扩展了教学信息量,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时,考虑到本班学生对大象了解极少,教师课前让孩子们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手机百度或者电脑百度),查找关于大象及大象耳朵的资料,了解大象及大象耳朵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大象耳朵的特点及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也获得大量丰富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丰富了表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升华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的、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曾经在泸州研培中心听过一节感触特别深的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师的讲授没什么特别之处,眼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整堂课还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听课的老师们已开始窃窃私语。没想到在整堂课即将接近尾声,学完五壮士跳崖片段的时候,教师播放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壮士跳崖的片段,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那气壮山河的声音一瞬间占据了学生的心田,那画面久久挥之不去,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瞬间得到升华,这短短的画面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孩子们原本对五壮士跳崖这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画面,感触不是很深,没法儿引起情感共鸣,但是老师这信息技术手段的恰当、适时运用,瞬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课文重难点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呢?相信这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如果干巴巴地让学生去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恰好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的变动态,教师如果巧妙地加以运用,就能轻松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时,对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形成原因,对于生活经验缺乏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单凭教师的干巴巴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课文内容的,甚至还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了葡萄干从采摘葡萄,到制作成葡萄干的过程,运用动画的形式,将整个过程演示出来,形象生动、具体逼真,趣味性强,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同学们通过观看葡萄干制作过程的动画,通过看、读、议、想,顺利地理解在制作过程中关于"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因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順利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对瞬息万变的事物做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化烦琐为简易,削除“语言表达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抽象思维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让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更加顺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教学,因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可以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重难点。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相信在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一定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
[3]《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王格奇,王德俊
[4]《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李克东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玉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