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软的力量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上甘岭战役乔羽战争片

1955年,导演沙蒙拍摄完电影《上甘岭》,可是插曲还没着落,情急之下,集体创作了一首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歌词写好后,沙蒙找到作曲家刘炽,说:“这是我们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歌词,你为它谱个曲子吧。”然而,刘炽却摇头:“这首歌词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于流行。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

乔羽接到《上甘岭》插曲的任务后,却犯难了。影片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讲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事迹,按理说,该把调子写得雄壮,但他又不想把口号作为歌词。一天,乔羽突发灵感:“為什么不能跳出战争场面来写词?”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水稻,那种美好的情景给他的身心带来了巨大冲击,他想:“这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我们愿意保卫的家园,歌曲应该让大家有共鸣。”由此,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写一首直击心灵的歌,用柔软来衬托残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歌词充满了生活气息,导演沙蒙十分满意,刘炽谱曲后,这首歌红遍全国。为残酷的战争片配一曲不太残酷的歌,却唤起人们对以后生活的希望,这正是柔软的力量。(摘自《做人与处世》)

猜你喜欢

上甘岭战役乔羽战争片
让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的上甘岭战役
乔羽作品的智慧之光
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小学五(1)知行中队
Song of the Motherland
上甘岭战役的战略复盘
乔羽和佟琦:爱情的小船荡了一甲子
苏联英雄“青年近卫军”在中国
战争的女性书写
“捆”电视
“上甘岭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