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2019-09-10罗燕
罗燕
【摘要】 高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品行、人格、三观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此时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就能够成长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教材中有很多人文性的内容,而这就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素材。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德育教育 良好人格 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32-01
0
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责。语文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对课文中隐藏的思想情感有更直观的理解;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和调整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将语文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思想的熏陶,德育教育也会更加顺利地开展。目前,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语文教师也需要合理运用这一手段,使其成为导入情感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需要深入、全面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课文主旨,搜集与当前背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如解放黑奴、民权运动等。教师要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与汇总,形成一个融合了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教学课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黑奴反抗的相关视频,带领学生感受黑奴当时所处的环境。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展示一些当时的背景资料,学生也就能够理解政治运动出现的真正原因。在完成这些资料的展示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在认真学习后,学生就会懂得,这个梦想并非只是解放黑奴,并非只是马丁?路德金一个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人民的梦想,希望这个世界是一个没有歧视、人人平等的世界。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能够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平等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品行,能够为和谐、平等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二、创设教学情境,塑造学生良好人格
语文教师要想借助德育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就需要启发学生,创设各式各样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和了解更多道德思想,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情感认知,借助语文知识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例如,在教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廉颇蔺相如传》时,教师就需要根据课文内容构建教学情境,精心设置情境中的台词以及历史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大体讲解一下课文内容,之后再创建情境。学生对该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够了解,因此无法真正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感与思想。因而需要教师创建情境,让学生通过扮演蔺相如、秦王、廉颇等角色,将课文内容完美地再现出来,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不同角色发生的情感变化。情境教学能够将“负荆请罪”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也能够通过表演、观看理解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思想。教师在进行该节课的教学时,通过创建情境使学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了解到这些人物的思想品格,有利于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使其懂得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礼貌待人,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三、开展课外活动,塑造学生良好人格
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更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養,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品行与人格。针对思想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室内设置阅读角,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书籍,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书籍贡献出来。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去阅读这些书籍,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阅读还可以拓展到教室以外。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图书馆中的书籍类型更多、范围更广,具有更高的教育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可以定期围绕着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开展有趣、多样化德育教育比赛。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中蕴含着十分浓厚的教育意义。因而,学校可以开展有趣的“吟诗大赛”,学生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词,这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教育思想;教师可以开展“博览群诗”的主题活动,学生要了解不同古诗词的背景与主旨。古诗词往往都是反映了一个时代中最为典型的背景,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背景,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古诗词能够使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认识到自己所背负的责任与使命,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认识到提高自己道德修养的必要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的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将德育、智育完美融合在一起,要因材施教,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德育教育巧妙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长为一名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备正确的三观和行为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段登玉.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分析[J].才智,2019(16):108.
[2]张丽娟.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24.
[3]朱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1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