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无痕德育的实施

2019-09-10罗瑞中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小学语文

罗瑞中

【摘要】 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志是教育方式的转变。倾盆大雨式的教育在于短时迅猛增长,更可贵的在于潜移默化的无痕德育。德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可以培养可造之材,德育则居于教育的首要位置。小学语文可谓是育人的第一步,百年高楼的基础,在培养莘莘学子的德育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德育因素 小学语文 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23-01

0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不是将知识以野蛮的方式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学会以德育人,以德推开知识的大门。纸上得来终觉浅,要将理论应用在实际中,小学语文是这其中绝佳的工具。以理论带动实践,以小学语文实施潜移默化式的无痕德育,悄无声息中育人立人。无痕教育实施的究竟如何,且看下文。

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在教育中将过于明显的教育意图转变为日常的部分,是造就这门艺术重要的因素之一。纯粹的教学活动目的性强,缺乏吸引学生的看点和趣味,学生不可避免的畏惧和疏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感知不到教育的存在,教育的意义越发能够得到体现。小学的语文从内到外都有着深浅不一的德育资源,广大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从而挖掘教材中的精粹,实现德育无声的浸润影响。学生在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长为一个得到思想情感熏陶的有血有肉的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早已不似从前那样,一板一眼的纯粹教授语文知识。课堂引入了更多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了丰富多彩的选择。个性化阅读将前人的种种思想引入到学生的思考中,这是一种可贵的体验,同时也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考验。如同一颗不甚成熟的萌芽,在风雨和暖阳中不断的转换和经历,一个不慎可能埋下后患无穷的思想隐患。

以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忆苦思甜,不忘旧事,心怀感恩。时代变迁,年轻一代很少见过井,学生很难通过凭空想象体会到挖井的辛苦和井的珍贵之处。草草带过,不加以引导和解说释疑,学生心中留下的只是困惑,并非是得到启发和教育。学生似懂非懂,德育教育流于表面,也就无从谈起无痕德育。

课文《姓氏歌》则是巧移默化一个很好的例子。彼时学生学习百家姓是通过朗诵背记,开头一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句子对仗工整,却不利于启蒙学生,因为缺少了吸引学生的点。姓氏歌同样是学习百家姓,更贴近小学学生的需求,歌的形式比原有的文学形式吸引学生,口语化的用词同样利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二、文以载道,因地制宜

艺术源于生活,文章同样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富含寓意和深意的德育素材,可以直接用于德育教育。生米成熟饭需要把握好火候,素材成为趁手的工具,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挑选合适的文章,将德育教育融于字里行间,情感生于文章,知识寓于声形。正如和煦春风化雨入夜,潜移默化的将学生带入新的境界,感受新的知识所萌发的思想。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诸多思考。曹冲为何可以称象,曹冲称象这样的做法可否应用到其他的场合,让称象不仅仅停留在描写故事的纸上。在这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否则学生知其一不知其二,看见大象就想贸然尝试是否能够称象,容易闹出笑话,德育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和知识,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共同领略,跨越时代和经历造成的障碍,一同捕捉其中的宝藏。因地制宜的原则即是要求老师因课文和时境的不同,引导学生做正确的解读,由课堂出发,延伸到德育教育的世界中。

三、以小见大,实践真知

无论何种教育都需要有一定的结果,德育教育也不例外。德育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影响下,形成个人的良好品德行性,并自然的体现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目的,除了课堂上熏陶学生,还要让学生回到生活中,两者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教学挖掘学生生活中大小不一的细节瞬间,动以情晓以理,引导学生以行代学,从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如课文《火烧云》,在对火烧云的描述中文章是这么写的:“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神奇而美丽的火烧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一种气象变化,很少有人用心的去觀察它们。借这一机会,让学生通过文字、图像的形式记录火烧云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之中,有多少不留心就会错过的美景。这是对美的启发和思考,也是生活的启发和思考。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在课堂上拿来做一些简单的科普再适合不过。同样是行走,爬山虎却可以飞檐走壁,在我们的头顶上爬来爬去。被称为爬山虎的植物,可以沿着墙不断爬上墙头,布开绿荫。借两个一动一静,全然不同的生物进行对比,同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思考。文章已经固化下来,人却不是,学习如何在文章中获得更多德育教育的影响,不失为德育教育的好方式。

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寻找践行无痕德育的合适素材,对学生加强德育的熏陶作用,不可像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那样的直白冷硬。将教授过程转化为温和得宛如春雨浸润土地的方式,将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内容传达到学生的内心中。故而融合德育教育于小学语文的知识学习中,两者合而为一,水滴石穿,无痕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一个人德行的形成源于他对这个世界开始的思考,当他在正确的方向对他所见到所听到所触到的东西不断的探索,他就在积累属于他自身的观念。人成长为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德育教育也非一日之功,一颗种子在温润细雨的滋润下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扎根生长。德育教育似那春雨一般,给学生带来了起步的生命力,继而在持续不断的熏陶下,成为构筑他们的一部分。国之栋梁,始于此也。

[ 参 考 文 献 ]

[1]王秀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3(36).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小学语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