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律动课堂”实施的有效路径
2019-09-10饶妃娥
饶妃娥
摘 要:“律动课堂”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以数学知识为切入,借助多个因素,整合教材、生活、信息技术以及课堂生成等资源,创设和谐轻松的良好氛围,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有规律地互动”为主要方式,架构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追求人的真实、享受教与学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律动课堂;实施;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 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5-0003-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现有的教材入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律动”为主要方式形成一种有效的教学体系。
1.培养学生自主独学的能力——律动课堂的前提
学生自主独学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有效的生成、学生的个性张扬等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有目的地参与课前自学活动,因此在课前我会根据课型,精心设计“前置学习研究单”,让学生明确自主独学的内容,如《三角形的分类》一课,要求1、认真阅读课本63-64页例5的内容,把重要词、句做上标记;2、量一量、比一比研究单上9个三角形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按要求(按角分、按边分)完成“研究一、研究二”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2.挖掘生动有效的教学资源——律动课堂的关键
(1)巧用媒体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教师应用媒体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到适时有效运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问: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或几个钝角,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我运用课件制作了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沿一个顶点旋转,得出2个直角或2个钝角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得出它们已不是三角形了,这样的表象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2)有效质疑问难,构建互动课堂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教师若能抓住机遇,就一定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
第一,教师抓住提问时机。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成就欲,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引发学生的热情,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贴近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让课堂互动起来。在学生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之后,我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什么角?大多数的学生一致认为是锐角,它不可能是直角,也不可能是钝角。这时,我通过课件演示,慢慢将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向底边靠近,将顶角变成直角……变成钝角,学生顿时豁然开朗。
第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几”一课时,讲解完例题后,在黑板上画了这样一组图形:△□○☆♢,让学生分别说图形的位置。
问:从左往右数,□排第几个?(生:第2)从右往左数,□排第几个?(生:第4)
这时马上有个学生发现,问:“为什么同样是□一下排在第2,一下排在第4呢?”接着我把这个问题推向学生,很快有个学生说:因为我们数的方向变化了。
继续问:○从左往右数排第几?从右往左数排第几?学生都能说出第3。
追问:为什么同样都是○?我们数的方向不同,但结果都是第3个呢?
生1:因为这一排图形个数是单数,○又排在最中间,所以不管是从左往右数还是从右往左数,它都是第3个。
生2:老师我发现只要排列的图形个数是单數的,最中间的图形不管从什么方向数,它结果都一样。
在教师的环环紧扣追问下,使学生们对图形的位置“第几”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在学中思,在悟中得,教师的追问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
3.搭建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律动课堂的核心
(1)小组合作学习,让网状立体交流成为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空,又能加强教学的个性化,组员间的精诚合作,课堂不会再有被冷落和被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升。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前置学习研究单”的内容,每位组员要求说说自己的做法,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先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上记号,教师同时参与小组的讨论,这样,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展示汇报,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
课堂上,我常常采用灵活多变的展示汇报方式,有小组一起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这样富有灵动性,让学生从肢体到思维均要动起来。在向全班展示汇报研究单的内容时,要求做到:1、上台展示的学生站位不遮挡,表达时大方说话、思路清晰。2、其他组员要求相互质疑。当小组代表将一个问题讲解结束时,要求他问一问: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有效增加思维互动,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思维内涵与质量。3、在展示结束后,要求学生互相评价。孩子们在互动、互评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总之,律动课堂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改革,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科学探索才会取得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