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监督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9-09-10王振华
摘要:政府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动物检疫监督工作,随着最新的动物防疫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更加法制化、具体化、规范化。但在广大基层地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依然面临一些问题,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动物检疫监督;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102
0 引言
在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开展中,通過认真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规,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苗传播蔓延,当出现动物疫病后,能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时做出封锁隔离加速疫病控制,及时扑灭动物疫情,保障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公共秩序安全。目前,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种类不断增加,经常会导致疫病的传播蔓延,如何利用检疫监督手段,更好地规范畜牧养殖产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检疫监督工作难度大
近年,尽管规模化养殖模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但在广大基层地区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散养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养殖户较为分散,养殖规模较小,给产地检疫监督工作带来难题。基层检疫人员数量较少,交通不便,缺乏必要的交通设施,各个检疫点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检疫作用,产地检疫率一直难以提升。动物进入屠宰阶段后,很多屠宰场并不能进行严格把关,在利益驱动和相关机制不完善的大背景下,对没有进行产地检疫、没有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没有处理,而很多养殖户对于出售的畜禽不能主动上报检疫,不履行产地检疫的相关法律要求,使动物产地检疫的可追溯性受到严重影响。
1.2 屠宰点建设不规范
基层地区的屠宰点建设不规范,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一方面,屠宰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必要的实验室设备,屠宰方法原始,很多动物在没有消毒前直接进入屠宰场。有些屠宰点的活禽交易和屠宰交易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活禽动物和肉制品从一个出口出入[1],使屠宰前的检疫工作难以落得到落实。动物屠宰中,缺乏必要的保护设施,在屠宰检疫中,通常使用1根绳子、1个体温计、1把刀子进行屠宰。整个屠宰场外部和内部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就地屠宰就地贩卖,屠宰场附近粪便堆积,蚊虫飞舞。另一方面,屠宰点的各项检疫设施十分落后。由于屠宰检疫工作是一份技术要求较强的工作,应在相应实验室内开展。在屠宰检疫中,对于存在疑似患病的肉制品,需要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但在很多屠宰点由于实验室建设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检测设施,整个检疫工作全凭检疫人员的肉眼观察和肉眼判断,经常出现错误检疫的现象。由于屠宰前各项设备投入不足,很难按照规定对屠宰前的动物进行有效检疫,进一步加重屠宰后检疫的工作负担,使一些患病动物不能被及时发现,威胁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身心健康。
1.3 动物检疫监管手段不科学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普及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在动物检验监督工作中的应用,能切实提升整个工作质量和工作精确度,但是在基层许多工作人员依然沿用传统肉眼观察的手段进行检疫检验,没有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由于检疫监管手段不科学,经常会导致检疫结果和实际情况不相符,使带病动物在动物制品市场流通,威胁消费者身心健康。
2 改进措施
2.1 加快体制改革
要依法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确保该机构执法的独立性、统一性、公正性,这样才能保证监督执法的准确合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2]。在对各种动物和动物制品进行检疫监督中,组织机构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承担责任,这样能增强整个检疫监督机构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另外,还应进一步增加检疫监督各个环节的衔接,做到认真检疫监管,以检处防,防检结合。
2.2 加快定点屠宰场建设
在动物屠宰检疫监管中,应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规的相关要求,要保证至少建设2个以上的牲畜定点屠宰场。在屠宰场建设中,要确保各项设施完全投入,保证屠宰场内部有专业化的实验室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同时还应配置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旦出现疑似患病情况,要求技术人员采集病料进行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原。通过构建规范化的实验室和化验室,能进一步增强定点屠宰场的检疫能力和疫病监测能力,及时发现疫病,将疫病消除在萌芽状态。
2.3 注重产地检疫,从源头控制疫病传播蔓延
在动物养殖产业发展中,为提升养殖户的报检主动性,强基层检疫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利用乡镇检疫人员、村集体的协检人员技术优势,加快推行乡镇委托检疫制度,以此提升基层地区动物检疫率。村集体的协检人员通过深入养殖户,开展广泛的沟通交流和法规宣传,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掌握各个养殖户动物的存栏数、免疫情况,预计出栏时间,在出栏前到达养殖场进行产地检疫,及时发行患病动物及时处理,为产地检疫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保障检疫率符合标准。
2.4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队伍专业素质
针对检疫监督队伍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手段单一的现象,应该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门所制定的任职资格管理制度,严把准人关。对于现有工作队伍,应该制定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培训中应注重提升监督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构建一个认真负责、专业素质过硬的检疫监督工作队伍[3]。另外,还应构建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责任追究,违法处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案件办理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各个检疫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在整个组织内部需要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对每个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考核,按照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不断提升整个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升检疫监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采取综合手段,开展动物检疫,确保检疫监督管理效用。
3 结束语
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和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发展有直接的关系。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动物检疫工作的高效配合,而动物检疫工作的提高需要做好检疫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动物检疫监督管理,能及时发现动物检疫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和不足,并对具体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保障动物检疫工作质量,更好地提高检疫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才达·吉木西,李玉学.基层动物检疫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12):78.
[2]江海明.浅谈如何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J].农业工程技术,2017(32):67.
[3]邓兴凤.强化动物检疫监督与促进防疫工作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7(14):56.
作者简介:王振华(1974-),男,中专,山东无棣人,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