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刍议
2019-09-10付鹏鹏
付鹏鹏
【摘要】 学习环境在变,教育技术在变,教学模式在变,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更应依时顺势而变!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新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 新技术 个性化学习 教学刍议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40-01
0
最近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引发探讨,为了“跟上网络时代”,在深圳乞讨9年的王大爷,经人建议花500元买了手机,打印了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贴在了用来乞讨的水杯上,淡定求扫…众网友纷纷感叹:如今不懂“互联网+”真是很危险呀,可能连乞讨都讨不到钱了……无独有偶,美国教授Kent 在上海师大举办的全国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引起广大教育同仁深思:“技术不能取代老师,但懂得技术的老师必会取代不懂技术的老师”。所以说,学习环境在变, 教育技术在变,教学模式在变,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更应依时顺势而变!本文旨在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利用新技术支持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
1.新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实现以学定教
(1)自主学习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制成学习任务单,将教学资源发布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学生利用电脑、移动信息终端等设备观看系统平台上的学习资源,自选方法、自定节奏自主学习,解决教师布置的课前指导性问题。依托学习平台的跟踪监测功能,将自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甄别出来;利用交流互动功能,实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实现知识的第一次内化。
(2)交流讨论
教师依据跟踪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自习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教学设计、提升讲解针对性。通过生生、师生交流讨论,解决学生存留的问题,落实一对一指导。通过教师点拨引导深化问题,实现新知识的第二次内化。
(3)巩固拓展
学生“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遗漏了什么”,需要通过“巩固”阶段加以甄别。学生可以通过成果展示、练习、测试等手段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完成新知识的第三次内化。教师依据跟踪检测系统提供的当堂数据,学生的训练能够及时反馈并自主纠错、深度探究,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和进行个别指导。
2.利用微课,突破初中英语重难点学习
微课程的使用是一次教学思想改革,它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其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平时反应慢又羞于发问的学生,可以从容地反复观看,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弥补了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的不足,促成分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让微课成为自己的课外辅导教师。
3.以VR技术为支撑,探索沉浸式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教育中知识的扁平性,VR最大的特点在于沉浸感,借助于虚拟现实,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消除时间与空间造成的认知阻断,为学生带来场景式体验,呈现更加立体,增强参与感,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有效帮助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例如在讲授鲁教版五四制初中英语Unit 5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Section B 2b时,在导入环节让学生佩戴VR眼镜,欣赏电影“走路上学”的主题曲,在VR技术模拟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溜索上学的艰难过程,自然融入,激活阅读。
4.以12xue平台为依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平台的抢答、随机、限时答题和拍照上传等功能,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更及时准确,对有问题的学生点拨,真正实现因需施教。这种数据会积累下来,对老师来说便于反思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可形成错题集,查漏补缺,另一方面能自动生成一个学生学习的长久数据分析。另外,通过平台实现手机遥控课堂,让教师脱离操控台的束缚,走进学生中,由高高在上的掌控者变成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探讨者。
5.希沃教学工具推动个性化互动教学新模式
希沃为老师提供多元化的备课与授课方式,保证课堂上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互动教学过程中,按需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希沃白板备课中的课堂活动超级分类功能增加了课堂的互动与趣味性。思维导图功能具有展开收缩、放大缩小、自由移动等功能,它使课文内容层层发散,脉络一目了然,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另外引导学生实践创作思维导图,然后经历组内分享、点评、修改,使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发散思维,促进知识内化,突破难点。可谓巧用思维导图,变“记忆魔法师”。
6.视频教学助力课堂
一节课中如果只有声音和文字,学生可以只能记住25%左右的知识,再加上图片,可能会记住50%-60%,若加上视频,学生记忆力会大大提高约为70%以上。
(1)用视频导入新课。用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期待,激发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在新课导入中采取先放映视频再讲授的教学模式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用视频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视频资源有很强的生活性、现实性,利用视频资料来拓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针对一些相关视频资料展开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来分析问题,使课堂知识得到巩固升华。
多功能的互联网教育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最方便、最广阔的“私人定制”的学习空间。学生将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把時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与机会去互动碰撞、动手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 参 考 文 献 ]
[1]刘兆义,鲁子问,孙毅,隗艳萍.“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挑战[J].英语教师,2017,17(03):6-8.
[2]刘兆义.为了新常态的英语学与教——教育技术与现代英语教育深度融合刍议[J].英语教师,2015,15(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