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的配乐

2019-09-10殷原理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命运音乐

殷原理

摘要: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营造气氛,反映人物内心,甚至运用音乐情节来预示主人公的命运。音乐在小说中的频繁出场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本文对音乐出场的次数与场合以及音乐本身的情节发展两方面进行分析,小说中的音乐时而阴郁,时而欢快,实际上是主人公温斯顿在扼杀人性社会中挣扎命运的配乐。

关键词:一九八四;音乐;命运

中图分类号:I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023-02

《一九八四》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9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小说。小说的背景设置在1984年,此时的人们生活在无止境的战争恐惧与极权政府无处不在的监视当中。这本小说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年至2005年最好的百本英语小说之一。(Grossman, 2005) 而让读者无法忽视的是,音乐在小说中频繁以背景音出现,时而刺激着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麻木却又脆弱的神经,时而又给温斯顿以思想解放的希望。本文将讨论音乐在《一九八四》中如何间接又不可或缺地影响着小说的推进。

1《一九八四》中音乐的出场

表1中统计了《一九八四》中提及到“唱歌”,“吟唱”和“曲调”的次数。小说第一部和第三部的音乐大多数来自于电幕,那些爱国歌曲,激发战斗欲的军队音乐或者由机器批量制作的靡靡之音让温斯顿感到神经紧张但却又无处躲藏。温斯顿的公寓、邻居的公寓、食堂都是这些噪耳音乐的领地,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只能无时无刻被这些音乐洗脑。

在第二部中,温斯顿还是用实际行动背叛了党,他在邂逅裘莉亚之后,音乐的出场变成一种心灵的释放。在第二部中,温斯特与裘莉亚第一次约会见面之时,“鸟儿在鸣唱”这一意象出现了13次;当温斯特和裘莉亚在却林顿商店楼上私密幽会时,无产阶级妇女在院中哼唱的场景出现了22词。鸟儿与无产阶级妇女的歌唱既是温斯顿内在对于温暖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像一盏航灯在逐渐引导着温斯顿向背叛“老大哥”的路上缓缓迈进。温斯顿耳边听着无产阶级妇女的歌声对裘莉亚说“你是死者,未来是他们的。但是如果你能像他们保持身体的生命一样保持头脑的生命,把二加二等于四的秘密学说代代相传,你也可以分享他们的未来。”此时的温斯顿坚信未来不是属于“老大哥”的极权社会,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人民的。

但是这些音乐的真身却是一场幻影,当他被思想警察逮捕之后,第三部中来自于电幕的“刺耳”音乐再一次将温斯顿拖回了冰冷的现实。电幕音乐再次的出现预示着温斯顿的一番思想抗争只是徒劳,电幕中的音乐仍将持续地麻痹这人们的神经,觉醒的未来也变得遥不可及。第三部与第一部的场景的重合表达了温斯顿与命运抗争深深的无力感。((Marie, 1992:19)

2 烂漫童谣预示悲剧命运

《一九八四》中音乐的出场不但持续地影响着温斯顿的情绪,文中断断续续的歌谣情节片段更像是五彩斑斓的毒蘑菇引诱着温斯顿苦苦追寻,在拼凑出童谣最后一句时,温斯顿的精神背叛也迎来了终结。

在《一九八四》中出场的歌谣包括《橙子和柠檬》、《二十四只黑八哥》、《长着弯弯角的奶牛》、《可怜的公知更鸟之死》等。这些看似单单勾起温斯顿童年回忆的歌谣无一不在暗示着小说情节的走向。正是通过歌谣表面轻松欢快的艺术形态和童谣预示杀戮惨祸的深层寓意以其施加于人的那种吉凶难卜的未知恐惧心理一并构成了正反两极化的对立情境,从而在作品中有效地渲染了一种神秘莫测、诡谲阴郁的特殊恐怖氛围。(王凡,2008)

那些黑暗童谣的隐喻意义诉说着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人遗忘的历史,使读者不断经历着社会文化的震荡与冲击。人们今天继续给孩子们吟诵这些童谣,使几个世纪以来不可磨灭的印记一代代流传下去。(赵跃,2014)在小说中,《橙子和柠檬》代表着逝去的民族记忆。虽然在“大洋国”所有的历史都可以磨灭篡改,这首时隐时现的童谣在开篇虽似乎给温斯顿真实的记忆开了一个进光的小洞,但实则在一步步预示着温斯顿的结局。这首童谣共被提及了5次。伪装的思想警察却林顿在自己的小商铺中第一次用这首童谣引诱温斯顿去挖掘被掩盖的历史。接着温斯顿从裘莉亚那里得知了第三、四句童谣,此时的这对情侣都对过去的生活怀着幻想与依恋,这也是他们之间心意相通的见证,童谣最后的结尾出自奥勃良:“这里有支蜡烛照你上床,这里有把斧子砍你脑袋。”温斯顿抱着追寻思想自由的想法最终找回了完整的童谣,但同时他将被逮捕完全失去自由。温斯顿最终的结局早在他第一次听到童谣的欣喜中依然注定。

第二首童谣是大约出现在17世纪中叶的《二十四只黑八哥》。一般人认为,这首童谣指的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HenryⅧ,1509—1547)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Catherine Aragon)和第二任妻子安妮(Anne Boleyn)的故事。(赵跃,2014)在童谣的最后一句,“鸟儿啄掉了她的鼻子”预示着“她”的死亡。这一政治隐喻也暗示了温斯顿最后的归途:在却林顿商铺的小楼里,裘莉亚给温斯顿带来了真正的糖,果酱,牛奶,面包,咖啡和茶,他们在小楼里幻想着思想的解放,无产阶级劳动妇女的歌声从窗外隐约传来,当欢愉溢满温斯顿的心房时,思想警察如同童谣中的黑鸟一般冲进院子,殴打了无产阶级妇女,逮捕了温斯顿和裘莉亚。小说的情节与童谣高度吻合,这也使得熟悉童谣内容的读者心生恐惧。

第三首童谣出现在栗子树咖啡馆中:在浓荫广袤的栗子树下你出卖我,我出卖你,他们躺在那里,我们躺在这里在浓荫广袤的栗子树下。这首歌最初让温斯顿联想到的是前党内核心人物艾朗森、琼斯和鲁瑟福(Aaronson, Jones, Rutherford),他们被处决之后被当作叛徒写入了历史。这三人的下场其实是温斯顿的前车之鉴,然而温斯顿在内心受到极大压抑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走上了被思想警察逮捕,思想改造,再凄惨死去的道路。但是最终的死亡并不是最恐怖之处,最让人绝望窒息的是温斯顿与裘莉亚在酷刑之下相互出卖。当他们之间的感情和对自由的向往彻底消失之后,小说的反乌托邦主题才变得力透纸背。

3 结语

《一九八四》中的音乐扮演着多重角色。“大洋国”的极权统治不仅体现在新语、双重思想、老大哥、101室以及思想警察这一项项让人窒息的控制中,更体现在浸入所有人的“电幕”生活中。人性在“电幕”音乐里被压抑和扼杀。同时音乐也是温斯顿可以企及过去的桥梁,温斯顿从童谣里拾起历史的记忆,却也在童谣中葬送了最后的自由意志。《一九八四》中的音乐的出场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读者温斯顿注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Anne Marie,Simon Vandenbergen. Speech, music and dehumanisation in George Orwell's Nineteen Eighty-Four: a linguistic study of metaphors [J].Language and Literature,1992(23):157-182.

[2]Grossman,Lev; Lacayo, Richard. All-Time 100 Novels. Nineteen eighty-four (1949), by George Orwell[N].Time,2005.

[3]乔治·奥威爾.一九八四[M].孙仲旭,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4]王凡.侦探小说中的童谣叙事——以《柳园图》《无人生还》及《恶魔的彩球歌》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01):60-64.

[5]赵跃.隐喻叙事与恐怖艺术——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鹅妈妈童谣[J].民俗研究,2014(03):122-129.

猜你喜欢

命运音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奇妙的“自然音乐”
命运 使我们走到一起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音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命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