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协调

2019-09-10商硕张瑞文李宇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协调冲突道德

商硕 张瑞文 李宇峰

摘 要: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和协调,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三个方面解读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第一,法律与道德的含义及特征,深刻剖析二者的含义,界定二者包含的内容,为后文分析奠定基础;第二,分析法律与道德产生冲突的原因所在;第三分析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协调关系即二者之间存在的互补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深刻分析并理性对待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和协调关系,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协调

引言

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都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法律与道德都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因为纠纷产生了法律,因为约束产生了道德,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二者都在不同时期成为过社会上层建筑统治的工具,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单纯的依靠法律或者道德并不能维系一个种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只有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才能让人类社会在较为长远的时间内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虽然法律与道德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领域,但是在规范公民的日常行为活动以及调动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等方面二者却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法律和道德并不是一个社会的对立面,反而是在二者的协调之中维持着我们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科学系统地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性地对待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对我们目前所处的法制社会建设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法律与道德简介

(一)法律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1.法律的含义

对于法律的含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而我国法律的定义参考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法律是由国家相应立法机关按照本国具体国情和民情设立的并且由国家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对国家所有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律法的建立过程也是统治阶级不断摸索建立稳固社会秩序的过程,律法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到相应阶段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个人和国家的利益而产生的统治工具,随着时間的推移,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适应这种渐变的社会关系,维持更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经济平稳发展,法律便以条文的方式诞生了[2]。

2.法律的主要特点

法律的威严在于它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就是法律的公信力,法律对社会全体公民都具有普遍约束力,一般而言,法律额具有强制性、普遍性、规范性和社会性四个特点,并且每个特点独立而统一,独立是因为法律的每个特点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概念独立,性质独立,区域独立,规则独立。统一是因为法律的最终结果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他们最终的指向都是一样的。

(二)道德的含义及主要特点

1.道德的基本含义

道德是在人类长期群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维持种群内部关系和外部联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对人类的生活和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约束力,是人类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

道德的威严来源于它的根深蒂固和约定俗成。一般来说,道德具有认知和调节功能,能够引导公民正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责任,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地规范。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冲突和小矛盾具有良好的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关系的稳定。此外道德还具有树立形象的作用,在人际交往中,道德能够使得人们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产生一种评价心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行为约束力和巨大的评价力量,引导公众评价各种社会现象[1]。

2.道德的主要特点

道德的特点一般包括价值性、阶级性和共同性。道德的这些特点都是在长久的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道德的价值性是它规定了人类世界的真善美,是道德的最高层次,阶级性是它在不同的阶层都能适用并在不同基层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共同性是指道德无国界,它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可,有一些道德标准甚至还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道德标准。

二、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点在于人是情感的主体,对于某些事件的发生人在第一时间会动用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层面去评价这件事,而不是第一时间对行为理智的分析事件的过程,从而使得产生的第一反应存在偏差,导致人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沿着这个思路深究下去,会发现其实归根结底,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是由法律与道德的种种不同造成的。

(一)产生方式不同

道德的产生要远远早于法律,因此道德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更长远,法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区别于道德约束而产生的统治工具,相比于法律,道德的约束性更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而法律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情感先于理智的原因。

(二)功能不同

在法律与道德维持社会秩序和调整阶级社会关系的过程中,道德主要是区分善与恶,而法律则根据既有的条文和框架来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这是二者之间最为重要的区别所在,也是法律与道德最容易产生冲突的关键点,我们不能根据善与恶去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在评价法律中掺杂进道德的元素。这样的做法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科学的,会对司法机关的判决造成一定的压力,有损法律意义上的公平原则。

(三)作用机制不同

一般而言,道德准则的意义是模糊的,道德之所以能在一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为,主要是一代代人的教育和传承,不具有强制性,有时甚至可以不用去遵守道德准则,而法律的定义和条文是确定的,法律的实施也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采用强制措施保证实施的,是必须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在法律面前没有侥幸,没有人拥有选择的余地,任何逾越法律规定的人和事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判决。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硬约束,而道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软约束。

三、法律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协调

我国目前正在加速进入全面法治社会,法律正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对于法律的认知和敬畏之心也在逐渐加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了,对于法律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看似使得法律的地位越来越高,造成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正在加剧,但是人毕竟是有情感的,在冰冷的法律条文面前始终都无法摆脱道德人情的约束,人们也在努力让法律变得有人情味,因此法律与道德并非是两个世界的对立面相互独立,二者是可以共存共生,缺一不可的。

四、结论

综上所述,法律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存在的,道德则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社会生活而延续的。两者之间既存在着冲突又在一些方面有着可协调性。不管是法律的道德化,还是道德的法律化,只有我们加强对二者之间的正确认识,借助两者共同的力量,才能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进行到底,才能实现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统一。这不仅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更快发展的要求,更是适应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齐瑞. 法治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 前沿, 2005(7):137-140.

[2]唐建兵. 浅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 法制博览, 2015(36).

[3]柯卫, 周超. 论实证主义法学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自然法化[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0(1):19-21.

[4]潘丽萍.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 闽江学院学报, 1999(5):44-46.

[5]庄昕.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11):210-211.

猜你喜欢

协调冲突道德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