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本为本”视角下大学生素质的调查研究

2019-09-10张丽莉李晓庆季宁宁罗娜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文化课素质

张丽莉 李晓庆 季宁宁 罗娜

摘要:大学生素质是综合素质,包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三个年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分析结果表明:专业不同和入学年份不同对学生成绩作用显著,文化课成绩和综合成绩的差异性较显著,第二课堂成绩差异性不显著,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成绩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其原因在于教育理念的樹立与践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与发挥欠缺。据此,本文从“以本为本”本科教育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几条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建议。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文化课 综合成绩 素质

一、相关研究和提出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以本为本”的建设高等教育指导思想。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存在诸如学校领导精力、教师精力、学生精力、资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对滞后,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仍不够聚焦等方面的问题。聚焦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现状及培养的研究,方兴未艾。

总体来看,大学生素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从不同层次和侧面揭示了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重智力培养,轻德育、体育、美育、心理等素质发展;重理论知识静态的学习,轻理论知识动态的转换、再造、创新对能力的培养;等等。同时,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理念相对滞后,高校学生素质评价还较为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指向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高校学生素质评价是构建素质教育评价观的内在要求,其本质上是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这些研究为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但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大多集中在2010年之前,对新时期本科教育指导的时代针对性不足。其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研究不足,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某一方面,尤其以科学与人文素质的研究居多;心理素质的研究次之;第三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研究;第四是创业择业素质的研究;第五是素质拓展计划实施。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离散,包括素质观研究、媒介素养研究、身体素质研究、生活素质研究等。

综上,我们以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三个年级(2015级、2016级、2017级)的全体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大一、大二、大三时的综合测评成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厘清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改进大学生素质培养方式。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

1.调查对象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三个年级全体在校大学生。大一数据1001组,剔除无效数据(包括转专业学生),剩余有效数据989组;大二数据674组,剔除无效数据(包括转专业学生),剩余有效数据666组。大三数据组331组,剔除无效数据(包括转专业学生),剩余有效数据329组。

2.调查内容

《淮南师范学院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办法》从微观操作层面上,规定了大学生素质包括德育、智育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三个方面,据此对大学生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三个项目计分权重分别为10%、70%和20%。鉴于德育素质所占比重最小,本调查着重分析与综合素质相关的文化课、第二课堂以及综合成绩。

(1)文化课。文化课成绩=(C1+C2+……+Cn)÷Sn。Cn为第n门课程的成绩,Sn为课程数。计算公式里Cn包含体育课成绩。教育实习学时总数以30学时计。智育成绩分为上下两学期,各占50%。

(2)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文体竞赛(集体项目本项满分30分,超过不计);科研活动(本项满分35分,超过不计);职业技能(本项满分30分,超过不计);学生干部能力(本项满分5分);等等。

(3)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包括德育素质、智育素质(文化课)、综合能力素质(第二课堂)三个项目,按计分权重合成。

三、调查数据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1.调查结果

(1)不同入学年份的大一学生素质结果。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专业不同与入学年份不同对大一学生文化课与综合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同一专业不同入学年份学生在文化课、第二课堂和综合成绩各维度上变化趋势不同。

由表1主旨间效果检定结果可知,文化课成绩和综合成绩在不同专业的差别显著(P<0.05),是主效应;年级对文化课成绩和综合成绩的作用显著(P<0.05),也是主效应;年级和专业对第二课堂的作用不显著(P>0.05);专业和年级交互作用对文化课、第二课堂和综合成绩的作用均显著(P<0.05)。

①不同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在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方面,我们进行了单变量测试和各项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

F测试专业的效果。此测试以已估计边际平均值中的线性独立成对比较为基础。

如表2的专业单变量测试所示,专业对学生文化课成绩作用具有显著性(P<0.05);专业对于学生综合成绩作用具有显著性(P=0.005<0.05)。事后检验发现:在文化课上,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学前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小学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6>0.05);在综合成绩上,小学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有显著差异,学前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有显著差异,而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800>0.05)。

表3所显示的是各专业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大一学生各项成绩:在文化课平均值上,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第二课堂平均值上,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在综合成绩上,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同时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明显高于应用心理学专业。

②不同入学年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入学年份对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结果如表4、表5所示。

F测试年级的效果。此测试以已估计边际平均值中的线性独立成对比较为基础。

如表4所示,入学年级对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作用具有显著性(P<0.05),入学年级对于学生的综合成绩作用具有显著性(P<0.05);入学年级对第二课堂不具备显著性作用(P=0.594>0.05)。事后检验发现,在文化课上,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在大一时相互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综合成绩上,2015级与2016级在大一时具有显著性差异,2015级与2017级在大一时具有显著性差异;2016级与2017级在大一时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334<0.05)。小学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有显著差异,学前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有显著差异,而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800>0.05)

通过对2015级、2016级和2017级的大一各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文化课平均数上,所有专业2017级>2016级>2015级,且2017级和2016级明显高于2015级;在第二课堂平均数上,2017级>2016级>2015级;在综合成绩平均数值上,2015级>2017级>2016级。

(2)不同入学年份的大二学生素质结果。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专业、年级对文化课成绩与综合成绩具有显著影响,各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在文化课、第二课堂和综合成绩各维度上差异明显。

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由表6主旨间效果检定结果可知,专业对文化课作用显著(P<0.05),是主效应;年级对文化课、第二课堂和综合成绩的作用显著(P<0.05),也是主效应;专业对第二课堂、综合成绩作用不显著(P=0.620>0.05,P=0.126>0.05);专业和年级交互作用对文化课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作用显著(P<0.05)、对第二课堂成绩作用不显著(P=0.185>0.05)。

①不同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在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方面,我们进行了各项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各专业2015级和2016级的大二各项成绩在文化课平均数上,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在第二课堂平均数上,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專业>小学教育专业;在综合成绩上,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②不同入学年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入学年份对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我们进行了各项成绩统计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可知,在文化课平均数上,2016级>2015级。在第二课堂平均数上,2016级>2015级,且差值较大。在综合成绩平均数值上,2015级>2016级。

③不同入学年份的大三学生素质结果。

通过主旨间效果检定及单变量测试,结果如表9、表10所示。

由表9、10可知,不同专业对文化课、第二课堂和综合成绩的作用均不显著。

2.结果讨论

(1)不同专业和不同入学年份对学生成绩作用显著,是主效应。大一和大二学生成绩,不同专业不同入学年份之具有显著性差异;大三学生成绩,不同的专业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且呈现入学年份越晚,成绩平均数越高的大体趋势。可能的原因在于各专业大一课程通识课居多,而且本科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具体情况是,学前教育专业包括普招班和对口班,入学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不同专业和不同入学年份大学生,文化课成绩和综合成绩的差异性较显著;第二课堂成绩差异性并不显著。大一、大二文化课成绩,小学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均与学前教育专业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大一文化课成绩平均数明显高于学前教育专业。整体上,大二学生的文化课和第二课堂上,2016级平均数值高于2015级,呈现越来越好的趋势。可能的原因:一是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班风学风关系、教师的教学、学院的政策与活动等因素分不开;二是第二课堂成绩的获得,主要来自学科竞赛、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类获奖,参加科研活动,取得职业技能类证书,以及担任学生干部。

(3)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成绩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调查结果表明,大三年级也是大学期间相对稳定和熟悉专业情况的阶段,文化课基本为专业课程;而不同专业的大三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课比较感兴趣,对自己的综合成绩分数比较关心。

五、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对策建议

1.以本为本,树立正确本科教育观,正确理解大学生素质基本内涵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中级层次,但在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体量规模最大;本科毕业生也是社会各行各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要以本科教育为高等教育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等教育育人根本,遵循“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学生中心,全面发展;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原则,按照“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要求,树立正确本科教育观,正确理解大学生素质基本内涵。

2.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大学生学习状况,提升大学生素质

一方面,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本为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做到德才兼修;另一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大格局,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导、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每一位教职工的立德树人示范,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及道德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引导大学生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心社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诸如迟到早退、作弊抄袭、网络成瘾等错误行为。

3.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学校层面上,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本科教学秩序;加强辅修制度建设与管理,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辅修专业;完善学分制,学校与教学部门精选增开选修课,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引导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获取学分。

教师层面上,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因地制宜实施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推行慕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继承传统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因时、因地、因课制宜,发挥微课、智慧教室等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过程管理上,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评估与反馈。首先,加强考试管理,改变重考核结果、轻过程的理念与做法,通过提高过程考核成绩比重的做法,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为提升自我而主动学习、刻苦学习。其次,改变重知识考核、轻能力的理念与做法,通过建立健全多元化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学习观念,真正做到以考辅教、以考促学。再次,加强对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做到有合理的计划、有实施的保障、有严格的监控、有科学评价,以全面考核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本科教育首先要从“以本为本”的基本点出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观念,加强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提升培训,鼓励、督促教师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再次,改革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从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评价考核,而不是唯学历(海外经历)、唯职称、唯论文(国外期刊论文发表数),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聘、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并加大奖惩力度,如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实行一票否决制等,真正將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落到实处。

六、结语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明确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地位,以本为本,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以本为本,树立正确本科教育观,发展素质教育,切实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素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飞,黎海燕.论当代大学生素质的结构性优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81-84.

[2]王耕,项杨.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现状及发展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99-205.

[3]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97.

[4]李凤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5]张丽平,吴海霞.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 21(9):116-117.

[6]杨学新,李小丽,李小刚.我国文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以河北省文科大学生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6-8.

[7]宋芳,张丽华,白学军.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64-269.

[8]向泽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研究:以华东地区某高校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145-149.

[9]任国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06,20(5):97-102.

[10]席琳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李海霞. 大学生素质观的调查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3(1):63-65.

[12]张宁,阳翼.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以广州某重点大学为例的一项调查研究[J].东南传播,2010(10):87-89.

[13]李江,吴宝利.大学生课余时间支配与身体素质状况调查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18(1):53-55.

[14]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8-82.

[15]史美静,孙峰.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研究[J].大学教育,2018(8):157-159.

[16]纪丕霞.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5(22):21-22.

[17]冀鹏.高校大学生学风调查研究:以河南X高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3):123-124.

[18]胡栩健.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7(12):80-84.

[19]李向阳,张兴涛.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学生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19-23.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文化课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