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铅球时右脚不同的角度对最后用力的影响
2019-09-10何凯丰
何凯丰
摘 要:推铅球时,对最后用力前右脚(以右手持球为例)不同的角度对最后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投铅球的技术练习中,应让练习者尽量减小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
关键词:推铅球;右脚角度;髋部;最后用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每都在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绞尽脑汁,进而寻求更合理的技术,预期取得较好的效果,田径运动中的推铅球也不例外。我认为,铅球的成除应具备的各行技术条件外,对最后用力前右脚(以右手持球为例)不同的角度对最后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两脚间不同的距离与最后用力的关系
投铅球时,两脚间的距离不同,对最后用力产生效果的影响不同。两却的距离过大,右脚就会过早地蹬离地面。总的说来,两腿对髋部作用力的时间延长了,但用力不集中,易降低上体向前运动的速度,影响两腿动作的配合,不利于提高推铅球时的出手初速度;兩脚间的距离过小,就会影响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动作幅度减少,不能充分发挥肌体的力量,也不利于提高推球时的出手初速度。因此,只有处理好这一关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右脚不同的角度对两脚间距离的影响
(一)在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中,假定右脚的脚尖与左脚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加长右的脚跟与左脚的距离,即减小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在最后用力前的预各姿势中、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普遍被认为在135-90度之间,假设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为135度,利用移动后跟减小这一角度)。能相对增大两脚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小腿和大腿的力量,增大右对部作用力的时间与强度。如图所示:
注:①投掷者的脚长为26cm,两脚间的距离为90cm,其夹角每缩小5度两脚间的距离相对增加数。
②其数据运用三角函数公式计算而得。
(二)假设右脚的脚跟与左脚的距离不变,移动脚尖减小角度,相对减小了两脚间的距离,但能保持原来的工作距离,增大右腿的力量,对部作用力的强度增大,就能进一步推动部向左上方移动,有利于提高推球时的出手初速度。
三、不同的角度对最后用力产生不同影响的依据
(一)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右腿与投掷方向夹角的减小,两脚同的距离随之加长。如右脚与投方向的夹角为105度时,两脚间的距离可比135度时增加1.934cm。右腿发力的支点没有改,踝关节所指的方向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增大,能充分发挥小腿三头肌的力量,可使关节的伸展得到更加稳固地以撑,增加对髋部作用力的时间与强度。
(二)缩小右脚尖与左脚的距离,就意味着把右腿的支撑点向左脚靠近了。最后用力时,能进一步推动髋部向左的上方移动,所以,不但没有减小右腿用力的工作距离,反而增大对髋部作用力的强度,因此,有利于提高推球时的出手初速度。
(三)在最后用力中,髋部向前运动及移动的快慢,决定于右腿所发挥力量的强弱,即股四头机和小腿三头肌收缩力量的强弱。由于骨骼所受的力是经过关节传递的,而且经过关节的转动中心,要充分发挥右腿的力量,就必须保持膝、踝、关节在同一平面内的屈伸。从最后用力的过程来,股四头肌所要发挥强大的力量,要依赖于被支撑的踝关节所处的方向和角度。因为,关节的转动受踝关节的转动的制约,踝关节如果不动,膝关节的转动范围是有限的,髋部转动幅度必然减小。
(四)推球时,要把侧对投掷方向的髖部,转向正对投掷方向。如果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过大,不但两脚间的距离相对较小,影响工作距离,而且,右腿用力的支撑点相对较远,不能充分发挥深关节的力量。膝、踝关节的伸展在转髋时,偏离矢状面过大,腿部的力量得不到充分发挥,踝跟、膝、髋关节的运动也不能协调配合。如果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小(大于90度)能有效地弥补上述不足,简化踝、关节主动外转内扣的过程,保证它们始终处于接近在同一平面内的伸展,加强力量的发挥,进而加快了髋部向投掷方向运动的速度,提高推球时的出手初速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在最后用力前的右脚角度问题中,移动脚跟减小角度,可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增大对髋部作用力的时间与强度;移动脚尖减小角度,可保持原来的工作距离,加强对髋部作用力的强度。
(二)在投铅球的技术练习中,应让练习者尽量减小右脚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大于90度)。假如角度大,不妨减小角度一试,相信能使你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推铅球时右脚的角度》;
[2]许荣振.《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王保成,周志雄.《体育与科学》。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